第3章 后羿传说

  第3章后羿传说后余琴宿舍。

  后余琴拿起了她的百科全书,她想要知道关于后羿的那些事,她脑中出现的画面似乎也是疑点。

  她开始读了起来:

  关于后羿的传说——后羿射日、嫦娥奔月。

  1.后羿射日

  远古时期,帝俊与羲和生了十个孩子,他们是都太阳,每天轮流在天空执勤、照耀大地,但有一天他们十个一起出来了,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旱灾。为了拯救人类,后羿张弓搭射箭下了9个太阳,从此后羿变成了人类口中的英雄。

  2.嫦娥奔月

  后羿拯救了人类,皇母娘娘看在他功劳很大,便给了他一颗仙丹,这颗仙丹可以使他飞升成仙,但他有位妻子一嫦娥,他不想丢下她,于是皇母娘娘告诉他,每人半颗可长生不老,这样他们俩就可以永远在一起了。后羿把仙丹交给嫦娥保管,次后羿去,他的徒弟逢蒙想要得到这颗仙丹,便在后羿离开时抢夺嫦娥的仙丹,嫦娥被逼吃下了仙丹,她为了看见后羿飞升到了离地球最近的广寒宫,也称月宫,但后羿与嫦娥永远只能分隔两地。

  后余琴被嫦娥奔月的悲剧深深地感动了,可她有些不明白,嫦娥为什么不肯把仙丹给蒙逢呢?这样的话,即使不能长生不老,但他们也可以生活在一定一辈子呀。

  后余琴不明白。

  后羿也不明白。

  所以冤魂选中了后余琴,在她的脑中大喊:“不是!不是这样的!”后余琴脑袋一痛,脑中多了一些意识,她觉得嫦娥奔月的故事事有蹊跷,但又说不出哪里不对,只觉得的后羿有些可怜。

  我为什么会这么想?

  也许是因为我是后羿的后代吧;也许是因为后羿有了功劳但却被嫦娥抢了好处吧。可是,这个故事为什么越看越奇怪呢?

  “因为我,嫦娥她不是好人,真的不是,那是一场巧合,啊——“宽魂一直在大喊,可这样是非常消耗魂魄之力的,他必须要找一个载体让他休养生息了。

  这一声大喊被后余琴感应到了。

  巧合?

  对呀,可以是巧合,可是,会是怎样的巧合呢?

  这个问题,宽魂却已经无力回答了,它找到了一个地方——后余琴的弓。

  于是,后余琴便觉得一缕说不清的东西从她的脑中消失了,但似乎没什么影响,后余琴便没有在意,她开始了今晚的冥想。

  从此,宽魂成了弓中的灵。

  学校,某办公室。

  “欣,你真不愧是本王最信任的手下。”

  办公室里没开灯,只能借着月光看见,办公室里有两个人,一男一女。“谢殿下夸奖。”女声说,她走出了办公室。

  办公室门的门牌上写着——校长办公室。

  魔族,青楼。

  “好酒……”

  “来人,上菜!”

  嘈杂的酒馆里,只见有两个瘦小的身影在人群间穿梭。“

  红32,来端3号桌的酒!”贝利快速跑到3酒台边,端着两杯酒和两个小杯子,送到了3号端,“客人,您的酒,请慢用。”

  “红33,6号桌收拾一下,有客人来了。“贝安听见有人喊她,于是从袍子里摸出一块抹布,来到了。号桌,把碗盘叠在一起,将一看餐具放在一边,用抹布将桌上的污渍擦干净,最后将干净的餐桌留给客人,自己端着一碟脏碗脏盘送到酒馆深处的厨房里。

  经过几天的干活,贝利和贝安了解魔族的一些习性:魔界的天虽然一直是黑夜,但他们喜欢在月亮不圆的时候行动,前两天几乎都是圆月,贝利贝安就没有看见有魔族在街上行走。

  低等的魔族都是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并没有多聪明;深夜酒馆这家店似乎是很高级的酒馆,来这儿的人不是有钱就是有势,许多都是某家公子、小姐,听其它的店小二说以前是有人包层、包馆的。

  虽然他们是人类,是被魔族看不起的种族,但是在同样的地位、身份下,一些魔族的奴仆还是很乐意与贝利贝安交流的。

  “据说,今天会有一位大家族的公子到我们这儿招仆人。”一个与贝安关系较好的扫地的奴婢,悄悄对着刚收拾完6号桌的贝安说。

  “是吗?”贝安好奇的问。

  “是啊,我听红1说的。”

  “你们在说什么?”这时,贝利听见妹妹在和其它人说话,也凑了过来,问。

  “据说今天会有一个大家族的公子会来,哥,你说会是谁?”贝安对贝利说。

  贝利耸了耸肩:“我怎么会知道,我也不想知道。”

  “快快快,公子里面请!”突然,红1从楼梯冲了下来,对着几位刚进门的人说。这,就是大家族的公子?贝利贝安闻声看去,从酒馆的门口走进来5人万,走在最前面,另外4人走在那人身后。

  第一人身看上去有16,17岁,穿一件白色的衣服,手上却拿了一面黑羽扇,扇子因为是用羽毛做的,所以看上去十分轻巧,他的头上戴了顶竿笠,但却未遮住他白色的发冠和发绳,很明显,这就是那位公子了。

  其余4人的穿着一模一样,不看脸还以为是4个雕塑,身穿蓝冰色的衣服,脚上穿着长靴,腰上挂着佩剑,一看就是这位公子的护卫。可是这五人全穿着浅色的服装,看着一点儿也不像魔族。

  “敢问公子贵姓?”红1十分激动,这位公子也太帅气了,如果能嫁给他就好了。

  公子摘下斗笠,露出了他向下的角,缓缓地对红1说:“本公子乃孔雀族嫡长子,寐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