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左右为难的太子

  第七章左右为难的太子夜色深沉,大明皇宫应天府中,朱元璋独坐于奉天殿内,脸色凝重。

  龙案之上,摆满了各地弹劾空印一事的奏疏。

  可对于此刻的朱元璋而言,这些东西无异于废物,全都是一纸空谈。

  他原本已经下定决心要彻查空印一事,但经由朱林一番分析,却觉得自己最初的想法的确有些偏激。

  并不是每一个涉及空印的官员都徇私舞弊贪赃枉法。

  若要根除这个弊病,还得想出一个代替之法。

  这一点,也是他在回到皇宫之后才想起来的。

  可身边已经没有了朱林,他又该去问谁呢?

  看着空空如也的大殿,朱元璋直呼喝酒误事。

  若非一时兴起,着了李善长的道,他也不至于忘了询问替代之法,一心只想着探听朱林对自己的评价。

  “来人!速去金陵城外秀水村,探明朱林身份!”

  轻喝一声,刚刚还空无一人的大殿内突然多了一名全身黑袍的锦衣卫。

  拜服领旨后,便再次隐没于黑暗之中。

  对于朱林,朱元璋志在必得。

  但他生性多疑,在用人之前,必要查明对方身份。

  大明的情报系统虽然远不及现代,但对于天下才子还是有一份详细记录。

  然而,那份数万人的名单之中,朱元璋却从未见过朱林的名字。

  这不得不让他有所顾虑。

  安排好了朱林的事情,梆子响起,已是子时。

  他刚要休息,殿外却突然传来奏报:“启禀陛下,太子求见!”

  朱标可是朱元璋极力培养的接班人,听到大儿子来了,他不禁心中一喜。

  倒要看看,这亲生儿子对空印一事有何看法!

  “传!”

  “儿臣拜见父皇!”

  朱标进殿行礼之后,便垂手立于朱元璋面前。

  “标儿深夜前来,所为何事?”

  看着这个让满朝文武赞不绝口的大儿子,朱元璋却突然升起一丝哀愁。

  朱标虽然才学过人,也屡立战功,但为人太过宽厚。

  为帝王者,当杀伐果决,切忌妇人之仁。

  就这一点来说,朱标并不是一个非常合适的继任者。

  “父皇,儿臣听闻您最近忧心空印一事,因此特献一策,为您分忧!”

  “哦?说来听听!”

  朱元璋正想考校太子一番,闻听此言顿时睡意全无。

  “父皇,儿臣以为,空印一事牵涉甚广,不宜深究!且天下初定,百废待兴,空印之法虽有疏漏之处,却是利大于弊!”

  “你的意思是说,暂且对空因一事置之不理?”

  朱元璋没想到太子会是这样一个想法,顿时心生不悦!

  自己着重培养的继承人,居然没看出来空印之法到底对朝政有多么大的危害!

  这玩意就像是一个致癌基因。

  短时间内看不出毛病,可若是任由其发展,早晚必成大患!

  等到满朝文武都将此法视为潜在规则,朝廷也就到了病入膏肓之时,再想整治就来不及了。

  太子虽然宽厚,但也不至于看不出这些。

  看起来,是有人在他耳边吹风了!

  这也是朱元璋对太子朱标另一个不甚满意的地方,那就是跟当朝重臣走的太近。

  乍一看是好事,可以顺理成章的继承大统。

  可仔细一想,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过于依赖权臣,势必会导致皇权削弱,帝王之术讲究的是制衡!

  让各方势力互相打压,又不伤及国本,这才是明君应有的手腕。

  像朱标这样事事都要顾忌旧臣的感受,会助长他们的嚣张气焰,迟早为祸朝堂。

  “父皇,儿臣只是觉得这空印之法虽然创造了贪腐的机会,但我大明官员多数清廉,眼下元朝余孽才是心腹大患!”

  “够了!”

  见儿子居然还想替那些推崇空印之法的大臣开脱,朱元璋顿时拍案而起!

  吓得朱标浑身一颤,再也不敢多说了。

  “你先退下吧!此事明日早朝再议!”

  摆了摆手,朱元璋意兴阑珊的转身离开了大殿。

  此时此刻,他的心里竟生出一种奇怪的感觉,相比于朱标,少年老成的朱林仿佛更适合这皇位。

  如果他真是我的儿子该多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