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相当自恋的二房

  第29章相当自恋的二房御阶之上,是国之栋梁。

  大齐如何运转,都在这些人的身上担着。

  闻太师还算欣赏傅明朗,瞧见他不由得想到水明熙。

  原本也可以大展才华,却落了一个孩童神智。

  闻太师并未多言,慢悠悠的继续往前走。

  傅明朗不差这一时的交情,拱手行礼后,与其他同僚继续谈事。

  圣旨在下午送到襄国公府,任晏子期为正六品校尉,辅佐佟将军。

  另有一道口谕,快马加鞭,先晏子期一步送到边关,让佟历年凡事听从其建议。

  也就是说,虽然晏子期官职比他小,但佟历年只能听晏子期的话。

  李宁安是圣旨颁布完后,才坐着马车从宫里出来,直奔襄国公府。

  晏子期立刻便要出发,管家和青砚慌忙的收拾行李。

  粮食来不及准备,银票要多带一些。

  这一路有驿站的马,倒是不用他们操心。

  衣裳鞋袜总是要备几件,西北冷得很。

  管家不跟着去边关,只好嘱咐跟随的青砚。

  “世子好不容易得了个官职,但又不是真刀实枪来的,你们行事小心些。”

  “莫要让他去青楼那种地方,当官可不比从前,会有御史弹劾的。”

  管家颇有种儿行千里母担忧的感觉。

  自从老爷和夫人去世,他的确是又当爹又做娘。

  生怕世子带回来什么不三不四的人要娶,又怕世子对女人不敢兴趣,传不了香火。

  他没青砚那么热血,非要争个大将军回来,把铁骑军重新变成晏氏人。

  他就希望世子娶妻生子,安享一生。

  但管家也知道,世子不愿意就此平安。

  晏氏一族的人啊,就是这么想保家卫国。

  而李宁安,已经站在晏子期的书房前,看他还不忘带几本兵书。

  这真是临阵磨枪,不快也光啊。

  屋里仍旧有灰尘,李宁安就倚在门前,晏子期拍了拍书,塞进包袱里。

  这里头还有他的任命书和私印,放的很随意,一点不怕人偷。

  李宁安道:“我和四妹可是打了赌,你一定要争气点。”

  晏子期头都没回,继续收拾着,“你莫要以我的名义,再做什么事情。”

  青砚要跟着他过去,他不在京城,真是怕李宁安做出什么惊世骇俗的事情来。

  李宁安耳充不闻,“你小心点佟历年。”

  只要她装听不见,就是他没说。

  父皇给的官职不高,却让他管着佟历年,佟历年一定小心眼计较。

  不定会暗戳戳做点什么讨人厌的事情。

  尤其晏子期这一去,难保不是和佟家争铁骑军。

  一块糕点两个人啃,总有一个要退的。

  李宁安可不希望是晏子期。

  别看父皇对佟家不满,但到底是没罚什么。

  无非是送了一个晏子期去,甩一巴掌在佟家的脸上,可不算什么罚。

  比起抄家杀头,实在是太轻。

  李宁安也没什么可和晏子期交代的,只希望他此去一路顺风,平安归来。

  晏子期是坐李宁安的马车到兵部,骑上官马离开的。

  李宁安送到京外七里亭,这才往回走。

  红袖递上一杯茶,“公主,要去逛逛吗?”

  李宁安没什么心思,她琢磨着到底是解决了晏子期去边关的事情。

  虽然和前世差不多,但到底铁骑军没损失多少。

  转眼就到了中秋,宫宴在中午,各家早就准备好,瞧着差不多到时辰,上马车到宫门口。

  相熟的夫人打着招呼,让儿女来见礼。

  傅氏一族,也就傅明朗的祖父曾风光过,却因为得罪权贵,灰溜溜的回去。

  儿子没培养出来,倒是孙子争气,傅明朗得中状元,大房先行一步,搬到京城。

  说来也是不巧,傅明朗的父亲五年前去世,他本是要守孝三年的,但上头还有祖父。

  一心想要他出人头地,带领傅氏的祖父。

  而傅大老爷的遗愿,也是如此。

  他便只守孝一年,就继续读书了。

  朝中并不缺人才,哪怕明德帝对傅明朗看重过,也不会那么快委以重任。

  你说你聪明,你能干,总是要拿出真本事吧。

  而且,因为李宁安对他的喜欢,明德帝不好提拔的太快。

  虽说本朝并不禁止驸马为官,但我女儿才是天下

  总要压一压女婿的出色。

  但现在,李宁安一颗心是扑在晏子期身上。

  户部府衙很久都不见她的身影了。

  加上傅二郎君算是被她亲手送进去的,大家都觉得宁安公主或许真的移情别恋了。

  晏世子去了边关,不知道他们能不能有机会吃软饭。

  之前宁安公主为晏世子说话,个中曲折过后,晏世子还不是去了边关。

  到底明德帝最疼爱的,还是宁安公主。

  他们努把力,说不定丞相之位,都唾手可得。

  一辆马车停在宫门口,傅夫人带着明莹和侄女下车来。

  一众贵妇各自聊天,没什么人搭理她们。

  宁安公主都换人喜欢了,谁还搭理傅府的人。

  傅夫人脸上的笑差点维持不住,她在家里受了公婆的气,还得带着两房的人来赴宴。

  都觉得她中饱私囊,对儿子好,疏离本家。

  她真要这样,早就把人全轰出去了。

  公爹年轻的时候得罪人,被赶回去,大半辈子,倒是养出个画鸟的爱好。

  上房十来只鸟,都是她让人尽心去找的,还觉得不满意。

  婆母摆款,对她横挑鼻子,竖挑眼。

  还想让她给侄女挑个侯爵府的郎君。明莹都还没嫁,凭什么替侄女操心。

  傅夫人此时,可没什么振兴全族的心思了。

  她低声吩咐明莹几句,将两个堂妹看好,入宫不要东张西望,少说话,别做事。

  傅明莹点头,“母亲放心,明芝和明蝶是最听话的。”

  她穿着一身藕粉色长裙,旁边两位堂妹是淡粉色,较之她少了两分端庄,多了两分稚嫩。

  但从颜色上看,就知道是一家人。

  她们头上戴的,都是李宁安从前的首饰。

  傅明莹是一对镶蓝宝石金簪,傅明芝斜插一只步摇,傅明蝶是一对兔子流苏。

  两人望着巍巍宫墙,满是憧憬和好奇。

  学了这段时间的规矩,她们自认为和京城的千金大娘子也没什么区别。

  傅明芝并不觉得兄长做错了什么,还觉得是大堂兄没带好兄长,大伯母照顾不周到。

  当初宁安公主给了契书,怎么不见大伯母给兄长个活做。

  他才会落得放印子钱的下场。

  在这寸土寸金的京城,想买宅院是不容易的。

  傅明朗是帮着操劳过,也邀请弟弟妹妹在傅府住,但人家不愿意,他也不好强求。

  二房娶了当地富商之女,自个儿掏腰包,给孩子银票,买下宅院。

  就是怕孩子寄人篱下受苦。

  傅二夫人还想着,儿子背靠大侄子,总能赚回一套宅院。

  谁承想,竟然是挨打,伤得那么重。

  宅院还被婆母收了。

  傅老夫人说:“我们还没死呢,是不可能分家的,这宅契拿来,就当是孝敬爹娘。”

  傅二夫人除了恨大房,更讨厌宁安公主。

  她喜欢明朗,怎么不对明奇宽容点。

  傅明芝在母亲的熏陶下,也觉得宁安公主可恶。

  她今日精心打扮,肯定能把宁安公主比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