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混元功法

第2章 第四节古人和现代人对脑的科学研究

  第2章第四节古人和现代人对脑的科学研究一、古人对脑的认识

  其实,在我国古代医书中已经有了对脑的功用的认识。脑为奇恒之腑之一,位于颅内,由髓汇集而成。《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素问·五脏生成篇》说:“诸髓者,皆属于脑。”至于脑的作用,已相略地?于《灵枢?大惑论》中。明代李时珍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脑与精神活动有关,谓“脑为元神之府。”至汪昂《本草备要》则更有“人之记性,皆在脑中”的记载。后来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又进一步提出:“灵机记性在脑者,因饮?生气血,?肌肉,精汁之清者,化而为髓,由脊髓上行入脑,名曰脑髓: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两目系如线?于脑,所?之物归脑: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小儿周岁脑渐生,舌能言一二字.。王氏將诸感官功能谓为灵机,统归于脑,可算是中医书籍言脑功用最全面的了。

  然而,前人虽然对脑的生理、病理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在中医脏腑学说中,把有关脑的生理和病症多分别归肩于五藏,如心藏神、肺藏魄、脾藏意、肝藏魂、肾藏志等。其中尤以心、肝、肾三脏为主,因为心主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肝主疏泄,肾主藏精,生髓而通于脑。这些认识,虽然在辦证及治疗中极有意义,但似乎未能进一步准确解释人脑精神(智力)活动的机理。

  二、现代科学对脑的硏究

  ?方医学中,亦一直將对脑的研究视为最具有挑战性的课题。它通过人体解剖及仪器透视,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神经理论,并通过胚胎学的研究,对脑的发育、构造及功能已有了比较明确的认识。

  1.脑的神经解剖

  人的神经系统是动物界中复杂程度最高的。它可分为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大部分,如下所示:

  神经系统包含(「中枢部分)和周围部分)

  中枢部分包含(脑——位于颅腔内)和脊髓——位于椎管内)

  周围部分包括「脑神经-一共12对,与脑相连,主要分布于头面部。

  脊神经一—一共31对:与脊髓相连,主要分布于躯干和四肢。

  植物性神经(交感神经)分布于内脏、(<内脏神经〉l副交感神经)心血管及腺体

  人的中枢神经由“脑”和“脊髓,两个部分组成。

  1脊髓:呈扁圆柱状,位于椎管内,为三层结缔组织膜《即硬脊膜、蛛网膜、软脊膜〉所围护,上端于枕?大孔处与脑的延髓相接,下端直达第一腰椎下缘,而脊髓与此下椎管的?度差距由“?尾”(即腰、骶、尾神经的根丝)来弥补。脊髓两旁发出31对脊神经,分布到四肢皮肉。脊髓是神经系统中的低级中枢。它本身可以完成一些原始的反射活动,如某些腱反射、腹壁反射、排尿排便反射等。但在正常情况下,脊髓的一切活动均在脑的控制下进行。它是身体各部与高级中枢(脑〉之间的通道。

  2脑:位于颅腔内,是中枢神经的主要部分,为三层结缔组织膜〔即硬脑膜、蛛网膜、软脑膜〉所维护。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半球。半球的表面一层灰质称为大脑皮质,包含着大量的神经元细胞体。大脑皮质沟回起伏,这更增加了皮质的面积。大脑皮质除了有感觉、运动等功能外,更具有复杂的高级神经活动。一切感觉冲动最后均汇集到大脑,经过归纳、分析和综合,再由大脑发出冲动到达身体各部。大脑皮质分为分子层、外颗粒层、锥体细胞层、内颗粒层、节细胞层和棱形细胞层六个层次,均由形态与大小各异的神经细胞、纤维和胶质细胞构成,其中神经細胞约有140亿个。一般认为,第一至四层细胞主管接收信息?第五、六层细胞主管发出指令。大脑半球里的腔隙称为侧脑室,左右各一。

  小脑:包括中间的蚓部和两侧膨大的小脑半球,位于大脑后下方的颅后窝内,与脑干的中脑、脑桥及延髓直接相连。小脑的主要功能是维持身体的平衡,调节肌肉的紧张度和动作的协调性,此外,对植物性机能亦有调节作用:对一般反射运动也有抑制和易化作用。

  中脑:仍保持着神经管原始形态,主要作用是连接脑桥、小脑和间脑,其功能亦与保持?路肌的緊张度有关。其“中脑水管”连通第三、四脑室。

  脑桥:位于中脑与延髓之间,外形呈白色宽阔的?隆凸,内部容纳大量横走的神经纤维,连接左、右小脑半球。

  延髓:又称延脑,在杭?大孔处与脊髓相连,其背方为小脑所覆盖,是管理呼服、心搏等重要反射的中枢。在小脑、脑桥、延髓间有第四脑室。

  以上中脑、脑桥、延髓被合称为“脑干”,形如脑的柄。亦有人将下述的间接部分划入“脑干”的范围。

  间脑:包括丘脑和下丘脑等部分,由前脑泡后部发育而成,位于两大脑半球之间,连接大脑半球和中脑;两侧间脑之间的窄脑,即为第三脑室。丘脑是人体一切感觉冲动的集中地,以后再从丘脑上传大脑。下丘脑是植物性神经的皮质下中枢,对物质代谢、体温调节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2.脑的发展与形成

  脑和其他器官一样,都是随同主人在娘胎中逐渐发展形成的。

  卵子受精以后,逐渐发育成人体胚胎。胚胎发育到第三周时,由外胚层细胞增生成为一块?条形的神经板。随后神经板的两侧逐渐隆起,中央出现凹陷,形成神经沟和神经褶。大约到第四周,神经褶渐渐闭合起来,构成神经管。以后神经管头尾两端的开口,跟着闭合起来,并在头端部分发生膨大,出现弯曲。

  胚胎学上,根据神经管弯曲的界限分别称为前脑泡、中脑泡和后脑泡。这三个脑泡,就是脑的雏形。第五周,三个脑泡的发育进程明显加快,前脑泡发育成端脑和间脑,中脑泡改变不大,以后成了中脑;后脑泡发展成小脑和脑干。大脑就是从端脑发育而来的。

  胚胎发育到第七周,端脑急剧增生扩大,迅速地向着左右两侧发展成两个大脑泡。这时候,大脑就开始有个像脑而又不像脑的模样了。以后.两个大脑泡慢慢发展成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个狭小的腔隙,就是以后左右两半球的侧脑室。

  胚胎发育到第五个月,大脑才真有个像样的模样了。不过这时的大脑表面是光滑的,好像中间连接起来的两个半园形皮球。

  到第六个月,大脑急速向外扩大。但是,在它外面包围着一层生?缓慢的脑颅?,成为它向外扩大的一大障碍。大脑很有一种百折不挠的精神,它宁肯使原来光滑的表面变得四凸不平、皱褶纵横,也不因这道?质国墙而停止了自身的发展,所以开始出现了部分沟、可、裂。到第七个月,由于沟、回、裂的进一步发展,各叶的界限也基本分辦清楚了。

  九个月后,随者胎体的发育成熟,大脑便伴同小主人呱呱落地,离开母体,开始担负起统管主人全身活动的各种功能的重任。

  3.大脑的外形与分区

  大脑的外形好像“核桃仁”,它的表面凹凸不乎,弯弯曲曲;但是并非杂乱无章、没有规律。不同种族、性别、年龄的人的大脑表面的主要褶皱和弯曲却是很相似的。

  大脑表面凹陷的地方叫“脑沟”,隆起的地方叫“脑回”,比脑沟凹陷更深,几乎断裂的地方叫“脑裂”。大脑表面有许多沟、回、裂,其中一些主要的,还有自己的特定名称。

  大脑半球侧面的顶端中间部分,有一条基本呈上下走向的深沟,称为“中央沟”,在中央沟下方,有一道前后走向的深陷裂缝,称为“外侧裂”;在半球的内侧面后部,有一道由上缘斜向前下方的裂缝,称为“顶枕裂”。

  根据大脑的沟裂,把大脑表面分成许多区域,称为“叶”。

  在中央沟以前,外侧裂以上的部分,称为“额叶”;中央沟以后、顶枕裂以前和外侧裂以上的部分,称为“顶叶”;顶叶以后的部分称为“枕叶”;外侧裂以下与枕什相邻的部分,称为〝“颞叶”。

  早期的解剖学家,把大脑分成这些叶时,并没有把大脑的某些专?功能联系起来,后人的主要任务就在于研究脑的机能和分工了,目前已经对一些神经中枢及皮质机能的定位有了一定的成果。

  大脑表面极其复杂的沟、回、裂,使大脑两半球的总面积大大增加了。据测算,一个成人两侧大脑半球的沟裂完全摊开,总面积约有2200平方厘米。现代科学研究的成果认为,人脑发达的标志,主要表现在大脑皮质面积的增加,以及皮质各层细胞的高度分化与严密构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