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混元功法

鹤庄功基础知识

  鹤庄功基础知识第一节治病机理及理论依据

  中国鹤翔庄气功同其它气功一样,涉及多种学科,需要很多学科的理论,在医疗方面特别是离不开中医理论的指导。

  自古以来,气功和中医就是一家,气功的理论是中医理论体系的基础和组成部分,中医理论又指导气功实践。中医认为,气功通过“调神”(也就是“调心”),意守丹田,可使心火下降,肾水上升,维持阴阳动态平衡,达到清心养神的目的。意守丹田,又使心火下温脾土,有助脾的运化。脾为后天之本,调节脾脏,对改善身体功能有很大的作用。通过“调息”,吐故纳新,以养肺气。肺能辅佐心来调理内脏功能,肺的肃降可制约肝阳升发太过。同时,“气贯丹田”又滋养了肾水,保护了阴精,这样,可促进肝的正常疏泄,使气机调畅,升降正常,又有助脾的运化和胃的受纳。脾主肌肉和四肢,肝主筋。通过“调身”可以使肌肉筋骨得以运动,这样也有助于肝气疏泄和脾胃升降运动,因此,练气功后,最明显的效果是食欲增加,睡眠改善,精力充沛,总之,“调心”、“调息”、“调身”是气功锻炼中的三个重要手段和要素,但各家功法中的侧重不同,也有单用其中一种来达到治病健身目的的。

  鹤功是以中医理论、仿生学、力学等多学科理论为依据,通过“调神”、“调息”、“调身”来达到祛病健身之目的。它模仿了仙鹤的动作,并注重意识的锻炼,在动作中配合正确的意念,以更好地起到疏经活络、通调气血、健身治病的作用。

  “调神”对大脑的调节有一定的作用,对人体脏腑功能的改善也很重要。“调神”又必须联系到“精”和“气”,因为人体是个有机的整体,精、气、神有着密切的联系。古来就有:“天有三宝;日、月、星;地有三宝:水、火、风;人有三宝:精、气、神”的说法,也说明了“精”和“气”对于人体同样重要的道理。

  “精”包括先天元精和后天水谷之精两部分。人出生之前,受父母之精华生成己身;出生以后,先天之精藏于肾,它赖于后天水谷之精的濡养。只有精充足,才能化气,使气也充足。“气”又有先、后天的区分。元气称为先天之气,呼吸和饮食水谷之气,称为后天之气。元气即“真气”或“正气”,生于先天之精,藏于人体命门。《勿药元诠》中说:“积神生气,积气生精,此自无而之有也;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此自有而之无也。”这是古人对物质转化过程的认识。锻炼精、气、神也就是用意识来控制机能和物质的转化过程。因此,精、气、神不是孤立存在,互不相干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转化的。精、气的充足与否,可以影响到神是否旺盛,而神也体现着人的精、气如何。所以,练气功要练得精满、气足、神旺。

  鹤功抓住了“调神”这一关键,通过锻炼人的意识,开发智慧,使精、气、神得以充足,以滋养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起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作用。

  “调息”是对呼吸的调整。平时人的呼吸都是吸气时胸部或腹部自然隆起,呼气时自然收缩,这种呼吸叫作“顺呼吸”,前者叫“胸式顺呼吸”,后者叫“腹式顺呼吸”。鹤功采用“腹式顺呼吸”。

  练功到一定程度之后,呼吸会发生变化,会感到有一股力量从腹部向后抽,再吸气时,腹部变成收缩动作,呼气时反而隆起,这便是由“顺呼吸”阶段转变到了“逆呼吸”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后,吸气时,后天气下降,先天气就从督脉上升;呼气时,后天气上升,先天气就从任脉下降,这也就是古人所讲“吸升呼降”的涵义,吸气时腹部收缩,有助于元气从督脉上升,因此,“吸升呼降”的逆呼吸,正是练小周天所需要的呼吸方法。

  再进一步锻炼,逆呼吸又会自然地变成“胎呼吸”,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胎息法”一丹田自动开阖的“真息法”,这便是进入了更高级的境界后出现的呼吸方法。

  “逆呼吸”与“胎呼吸”是练功深化、功夫提高后自然出现的,它们与“顺呼吸”共称为气功呼吸的三个阶段。在三个阶段中,还会出现九种呼吸形式:口吸口呼、鼻吸鼻呼、口吸鼻呼、鼻吸口呼、单吸不呼、单呼不吸、不吸不呼、神阙呼吸、呼吸无碍(即用毛孔呼吸)。何时由前一阶段转入下一阶段,或由一种呼吸形式转入另一种呼吸形式,完全由修炼的程度决定,转变是自然到来的事,切不可追求,追求也是追求不到的。

  “调息”首先可以提高呼吸效率。据有关测试报告,虽然每分钟通气量下降,但潮气量上升,肺活量增加,呼出气与肺泡的CO,(二氧化碳)上升,0:(氧气)下降,气体代谢热量下降,动脉血氧饱和度最初三分钟从97%下降到87%,但十至二十分钟后复原,这意味着消耗最少的能量,获得最多的氧气。也有的报导,练功熟练者,肺动脉血氧含量上升,二氧化碳下降,这说明耗氧量减少,代谢处于低水平。

  其次,由于缓慢的呼吸运动有节奏地改变着胸腹腔的压力,对内脏可以起到柔和的按摩作用,从而改善内脏的血液循环.特别是“气贯丹田”的腹式呼吸,一方面增加肺活量,另一方面由于肝、脾膈肌之下,首先受到按摩之益,可以改善血运。苏联学者莫什科夫曾发现“膈肌运动有力地影响肝脏和刺激血流及肝胆排泄功能”。所以气功能治疗肝病,提高网状内皮系统机能,增强抵抗力。由于膈肌升降的按摩,改善了消化道血液循环,所以气功对消化道疾病的疗效最令人满意。

  此外,意守下丹田作用较大,机械按摩腹部,不如气功效果显著,因为意守局部能促其血管机能状态发生变化,大部分是舒张反应,改善了局部血运。特别是“下丹田”位于腹、盆腔交界处,是植物神经主要神经丛、神经节所在地,其中尤以腹腔丛和盆腔丛为主要,它支配该部所有脏器和血管;如胃、肠、肝、肾、肾上腺及生殖系统等,对全身影响极大。据同位素P试验,练功者口服后,吸收时间显著缩短,这说明“气贯丹田”大大改善了腹腔的血液循环。

  鹤功就是采用了“意守丹田,贯气入丹田”的方法来达到“调息”的。从表面上看,练功时人的呼吸和正常人的似乎一样,但实际上体内的变化却是很大的。

  “调身”就是通过调整姿势,来达到疏通经络,调活气血,平衡阴阳。鹤功主要是模仿仙鹤的动作,通过活动全身各部,来达到治病健身的目的。

  中医认为,人之生病,是由人体的阴阳失调引起的。《素向·阴阳应象大论》说的“阴胜则阳病,阳胜则阴病,阳胜则热,阴胜则寒”,指出了阴阳平衡关系的破坏,会导致疾病的发生。《素问·生气通天论》中说的“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指出了当阴阳其一偏盛偏衰达到一定程度时,则阴阳平衡统一关系被破坏,甚至出现阴阳分离而导致精气枯绝的濒死状态。气功锻炼,就是为了疏通经络,调和气血,使阴阳平衡。而“调身”的目的,也是通过自身调节,达到“阴平阳秘”。

  经络有运行气血、濡养全身、联络脏腑、传递信息等作用。因此,经络通畅与否对人体有很大影响。经络不通就会阻止气血的正常运行,中医认为:“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淤。”气血的淤滞,可导致疾病的产生。鹤功就是通过活动全身各部关节(头、颈、肩、肘、腕、指、胸、腹、背、腰、胯、膝、踝、足、趾)来疏通手三阳经,手三阴经,足三阳经,足三阴经,以及奇经八脉。不仅如此,它还借助宇宙之气,来调节本身的阴阳,补充人体之真气。例如:每节功收功时的双回气,贯气入丹田,拢气入胸等,就是借助宇宙自然之气,以补充人体真气。第一节“六方和合”中的“通天合阳”与“通地合阴”是:天阳与百会合,地阴与涌泉合,久而久之,上下阴阳自然相通。又如:第二节中的“柱地通天”,意念是“通天无限远,柱地无限深”。上为天,天为阳,下为地,地为阴。中医认为,阴、阳通过人体进行自我调整。这就是:天阳地阴相合,我在其内;上下相通,我在其间,大气涤荡五脏六腑,输布气血,真气循行往返,各组织器官得以充养,故而身体健康。另外,还有许多动作,不再一一列举。总之,气功对疏通经络,调活气血,平衡阴阳有极大的作用。

  总之,中国鹤翔庄功法是本着唯物辩证法,以多学科理论为依据,特别是以中医理论为依据而创编的。它通过“调神”、“调息”、“调身”来达到治病的目的。它的实用价值大、疗效好,能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坚定战胜疾病的信心;它又是整体性疗法,能增强患者全身新陈代谢功能,提高防御病邪和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它也是有益的自我疗法,简单易学,收效快,只要坚持练功,确可起到防病治病,健身益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