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其他 > 混元功法

阴阳五行与气功的关系

  阴阳五行与气功的关系阴阳和五行,都是古人认识世界的朴素唯物主义的自然观。这两个学说大约兆源于伏羲时代,于西周时形成自然哲学思想,春秋时盛行,战国时被统一起来。阴阳学说最早见于《周易》,五行学说出自《尚书·洪范》。阴阳用以说明矛盾的对立统一,五行用以解释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的相互依存和制约关系。本节主要讨论鹤功与阴阳学说。

  一、阴阳的本意

  阴阳学说认为:世界一切事物都包含在阴阳之中,事物的不断发展,就是阴阳不断运动的结果。阴阳是自然界的规律,一切事物的纲领、变化发生的根据,事物从产生到消亡的本源。

  阴阳的本意,原指事物正反两个方面。道家则认为阴阳存在于万物之中,老子指出:“万物负阴而抱阳”,就明确肯定了阴阳普遍寓于万物之中。人们又把阴阳用以代表两种既相对立又相联系的事物。如日为太阳,月为太阴;男为阳,女为阴;表为阳,里为阴;上为阳,下为阴;心为阳,肾为阴等。阴阳代表事物的两个方面,它们都是相对而言的。

  此外,阴阳的内部,还可分阴阳,这就是辩证的思想。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说:“阴阳者,数之可十,推之可百;数之可千,推之可万,万之大,不可胜数。”又如《素问·金匮真言论》说:“平旦至日中,天之阳,阳中之阳也;日中至黄昏,天之阳,阳中之阴也;合夜至鸡鸣,天之阴,阴中之阴也;鸡鸣至平旦,天之阴,阴中之阳也。”根据这个理论,再推演到人体,《素问·金匮真言论》说:“背为阳,阳中之阳,心也;背为阳,阳中之阴,肺也;腹为阴,阴中之阴,肾也;腹为阴,阴中之阳,肝也;腹为阴,阴中之至阴,脾也。”这个理论运用在医学上,可以解释生理与病理等内在的复杂问题。

  二、阴阳运动的表现

  1.阴阳的互根.是指天地剖分之后,清阳之气上升于天,此阳气中含有真阴之气;阴浊之气下沉于地,此阴气中含有真阳之气。然后,因同气相求,故阳中之阴下交于地;地中之阳上交于天。于是。阴阳便相互求索,其行如橐箫,从而万物生焉。因此,古人说为“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所以,阴之根在阳,阳之根在阴,以形成阴阳二气相互为用的关系。

  2.阴阳的消长。指阴阳双方不是处于静止的状态,而是在不断地运动的,即“阳长阴消,阴长阳消。”推论到人体生理,机体在进行各种功能活动的时候,必然要消耗一定数量的营养物质一阳长阴消,在生化各种营养物质的时候,又必须消耗一定的能量一阴长阳消。这种阴阳消长,正是推动人体发展的必要条件,因而这种消长起着互相促进的积极作用。

  3,阴阳的平衡。在阴阳不断运动和生化不息的消长过程中,必须保持双方的平衡。平衡一旦破坏,也就意味着出现了病理变化。因此,不能过分阳盛,也不能过分阴盛。

  4.阴阳的转化。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即静极复动,阴转化为阳;动极复静,阳复转化为阴。这就是哲学上所说的,矛盾的双方,因一定的条件各向对立面的地位转化。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记载:“重阴必阳,重阳必阴”,“重寒则热,重热则寒”,就是运用了物极必反的道理。

  三、阴阳理论与鹤翔庄气功

  中国鹤翔庄气功的基本理论,也是阴阳辩证。它认为,人之所以得病,就是阴阳的平衡遭到了破坏。因此,重点应放在调节阴阳的平衡。这一点在功法中已经很明显地表现了出来。如,第一节“六方和合”中的向前后左右推手(前为阳,后为阴;左为阳,右为阴),通天合阳和通地合阴(上为阳,下为阴),第五节“混元归一”中的“左右调正”(左为阳,右为阴)和“足运阴阳”(脚尖为阳,脚跟为阴;踢为阳,蹬为阴)等。这些动作,就是着重调节人的阴阳平衡。当然,这些动作还有通经活络的作用,这将在下面讲到。

  有人认为作动功消耗能量,应该只练静功,这样既不消耗能量,又能得气。这种说法不能说不对,但是,“生命在于运动”,正是这种运动才能使人体新陈代谢加快,才能起到自我调节的作用,也就是使阴阳相互消长、转化、平衡。但运动不是无休止的,它还应包括静的一方。正是由于动静相兼的作用,人体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练气功也是同样的道理,不能为了把病治好,就整天不停地练,这样会物极必反。鹤翔庄气功的五节动功本身在功法的安排上就是动静结合、注重阴阳平衡的。如第一节“六方和合”中的柔力收推,第四节“仙鹤点水”中的上下点水等动作,就是通过劳宫穴的开阖,有呼有吸(推为呼,收为吸;点为呼,起为吸),有出有入,有泄有补。这其中也体现了阴阳的对立统一,其效果是留清排浊,吐故纳新。可见,不能将作动功理解为单纯的消耗,相反,它却可以补充人体的正气和能量,增强人体抵御病邪的能力。

  阴阳对于气功还反映在时间的问题上。古人强调练功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六阳时,即子、丑、寅、卯、辰、巳(子23-1,丑1一3,宽3--5,卯5-7,辰7一9,巳9一11),而不放在六阴时,即午、未、申、酉、戌、亥(午11一13,未13--15,申15-17,酉17-19,戌19-21,亥21-23),认为六阳时外界是生气,六阴时外界是死气。还认为由于子时一阳生,开始炼功最能收效,所以有的古人另设活子时(有命功和性功活子时之分),以便灵活掌握。

  鹤翔庄气功是先天混元气功一步功。混元气是混沌→团的,没有时间和方位之分。但是,这里还有一个练功层次问题,有一个过程问题。初练功者,层次不高,功夫不深,混元气没有练就,就应该讲究练功的时辰和方位。时间和方位,与天体的运行和星辰之间的引力是相关的,与气质是相关的。如中午练功,午时属阴,是一天中阳气最盛的时候,是为阳极而阴生。这时的气质与夜里子时不同。如果病人身上的阴气很盛,应该在这个时候练功,大量采集阳气,调剂阴阳平衡,即午退阴符治疗疾病。

  另外,在病理方面,阳症应多动,多放;阴症要多静,多守。这些方面要具体分析,具体解决,不可一味照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