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襄城伯李瑾

  第十七章襄城伯李瑾“太后竟同你说了这些话?!”

  商辂面上震惊之色难以掩饰,召见自己的妻女也就罢了,可这些话的意思也太明显了些………

  “老爷,是真的。”卢氏也是面色愁容。

  商辂心中一颤,只觉得头晕脑胀,缓了一会儿,像是想到了什么,赶忙问着。

  “当时都有何人在场?”

  要是此事传了出去,他商氏怕是会被安上个谋逆的罪名!

  “老爷放心,当时殿内的侍从只有太后的贴身女官。”

  卢氏忙回着,见商辂状态有些差,急急倒了一杯茶水道:“老爷莫急,先喝口茶水,安安神。”

  商辂却是摇摇头,并不去接那杯茶水。

  “此事事关我族安危,我怎能不急。”

  “那老爷的意思是………”卢氏开口问着。

  本在平息情绪的商辂闻言猛然睁眼,右手抓住卢氏的手臂。

  “欢儿,欢儿是什么主意?”

  卢氏一愣,有些没反应过来,只见自己的夫郎急急向外喊道:“来人,快,唤小姐来书房。”

  少顷,商清欢跟着管家到了书房。

  “退下吧。”商辂摆摆手,管家俯身退了出去。

  “来,来爹这儿。”

  瞧见女儿的小脸,商辂不由得心头一软。

  待商清欢走近,这位侍郎大人握住女儿的小手,虽是心情不好,但仍是努力温和着语气。

  “欢儿,今日你入宫与沂王殿下相处的可还愉快?”

  商清欢愣了愣,沂王殿下吗…………

  “沂王殿下虽然比女儿年幼,但也聪睿敏慧。”

  “女儿本是与沂王殿下一起,但中途看见了一只蝴蝶,一时入了迷,便走散了。”

  商清欢规规矩矩的回答着。

  老父亲商辂闻言松了口气,幸好沂王今年才五岁,懂得少,这要是年长几岁,保不了会有什么计策用在欢儿身上。

  女儿一直都是向往自由的生活,做父亲的怎会不知道,这皇宫本就不是清欢的归宿。

  他本就是中立以求自保,现在女儿也无心宫廷,只向往自由的生活,那他就可以毫无顾忌了。

  “时候不早了,回去休息吧。”商辂轻轻拍拍女儿的小手。

  虽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但是根据父亲和母亲那难看的脸色,应该是很棘手的问题。

  商清欢犹豫了片刻,还是打消了询问的想法,行了个礼,便退下了。

  “日后太后若是再召见欢儿,就以清欢体弱生病为由婉拒,切记不可再与清宁宫有任何联系。”商辂嘱咐妻子。

  “老爷放心。”卢氏点头应着。

  商珞还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只化为了一声叹息。

  乾清宫内。

  “万岁爷,兵部尚书于谦已经在殿外候着了。”

  太监成敬俯身说着。

  “宣他进来。”朱祁钰摆摆手。

  一旁的朱见济见了,便起身准备退下,毕竟这是皇帝与朝臣议事,自己虽然是太子,但还是回避一下更好。

  “父皇与于大人商议朝政之事,儿臣不便在此。”

  景泰帝听了却是摆摆手。

  “无碍,这些也是你日后要经历的。”

  “坐好。”

  景泰帝将儿子安顿在自己的旁边,同坐在一张龙椅上。

  于谦刚走进殿内,就看见专属于皇帝的楠木祥龙椅上坐了两个人,先是一惊,再仔细看去,发现那小一点的人正是皇太子朱见济。

  “臣于谦,拜见陛下和太子殿下。”

  “不必多礼。”

  “谢陛下。”

  “何事要奏?”朱祁钰开口道。

  于谦却是有些犹豫。

  “陛下………”

  只是犹豫片刻,于谦还是正声道:“此次虽不是百官朝会,却也是君臣相议,太子虽是国之储君,但毕竟年幼,尚不足以旁听政事,还请陛下三思。”

  好家伙,不愧是于谦,这么能刚。

  许是知道于谦的性子,朱祁钰并未即刻发怒,只是摆摆手道;“无妨,是朕特意让太子留在这里的。”

  “但……”于谦还想说些什么。

  “于谦,你也知道,朕只有太子这一个儿子,将来这天下都要由太子继承,莫说是这次的议事,便是朝会,太子也去得。”

  “朕打算在明年初,举行完加冠礼后便让太子开始学习处理政事,参与朝堂。”

  于谦显然有些震惊。

  “明知日后坐上皇位的人会是谁,还如此固守礼制。”

  朱祁钰笑了笑道:“恐怕只有你于廷益。”

  看来,景泰帝跟于谦关系还蛮好的,朱见济心想着。

  历史上朱祁钰极为倚重于谦,景泰帝知道自己的利益需要于谦的能力和才干去维护,也知道于谦清正廉明,心系苍生,便放权于他,让于谦能够实现自己的志向。

  于谦个性刚直,忧国忘身,能力超群又忠心耿耿,不过,他忠心大明和天下苍生超过了忠心景泰帝朱祁钰。

  当初夺门之变发生时,掌握重权的于谦怎会不知,只是他选择了默许,因为当时景泰帝膝下无子,身患重病却又迟迟不肯复立太子,皇帝病重,储位空悬,人心惶惶。

  于谦或许是为了天下安宁,或许是爱惜自己的身后名,不管怎样,他都选择了沉默。

  可以说,于谦对得起大明,对得起天下百姓,但对不起一直信任他的景泰帝。

  “行了,说吧。”朱祁钰再一次示意。

  于谦见劝说无果,便只得开口。

  “臣今日前来,主要是为东宫幼军一事。”

  “先前太宗文皇帝为宣宗章皇帝挑选的幼军随侍服役已有三十余年,年纪较大,无法继续承担保卫之职,况且宣宗章皇帝为废庶人朱祁镇选出的幼军也尚在服役,两者相加,人数太过庞大,为保障现太子东宫幼军的组建,臣请求让年满五十的幼军随侍返乡归家。”

  明太宗朱棣为明宣宗朱瞻基组建的有东宫幼军,朱瞻基亦是如此。

  朱祁钰沉思了片刻,点头道:“幼军中的确有的年龄大了些。”

  “朕准了,由你负责。”

  “还有一事。”于谦紧接着说道。

  “陛下需设大将一名,以全权统领府军前卫和幼军的操练。”

  “统领……………”朱祁钰想到近日于谦事物繁忙,便没了让他兼任的打算。

  “石亨吧。”朱祁钰在思考了片刻后说着。

  石亨!

  就是那个发动夺门之变的主凶之一!

  朱见济心中顿时警觉起来,虽说只要自己不死,这些朝臣就不会去考虑朱祁镇和朱见深,但这石亨却也不是可相信之人。

  “是……………”

  于谦话刚说完,龙椅上的小太子就不满道。

  “儿臣不要他来操练。”朱见济耷拉着小脸说着。

  “怎么了?”

  景泰帝先是询问,心里却是疑惑,儿子对石亨有意见吗?

  在此时,石亨一直都受到景泰帝和于谦的信任。

  自己贸然说出石亨不可信这种话,肯定也不会有人相信的。

  “儿臣前几日听闻定襄伯的事迹,心中佩服不已。”朱见济没有挑明,只是说了这句话。

  郭登吗?朱祁钰有些惊讶。

  定襄伯郭登倒是经验丰富,军功显赫,先前是因病回京,现在身子也好的差不多了………

  见儿子满脸仰慕,朱祁钰临时改变了主意。

  “命定襄伯郭登总率训练。”

  “但念郭登年老疾多,让襄城伯李瑾从旁辅助。”

  襄城伯李瑾?于谦有些惊讶。

  “陛下,襄城伯虽是年少聪慧,但年才二十有余,经验不足,还请陛下……”

  “好了。”朱祁钰摆摆手。

  “朕命他跟着郭登就是为了让他积累经验。”

  随后对身旁的成敬道:“明日唤定襄伯郭登,襄城伯李瑾入宫,拜见太子。”

  “是。”成敬赶忙应着。

  李瑾吗?

  朱见济努力回想这个人物,他好像是景泰元年承袭襄城伯爵位,不过却是因为长兄李珍于“土木堡之变”中战死,而他的二兄李链相貌丑陋,这才轮到他袭封襄城伯。

  不过……这个人也可以说是仅剩的勋贵中为数不多的良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