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秋闱大考

  第三章秋闱大考时间如梭,光阴似箭。

  眨眼功夫就来到了二十天后,八月初八这天的秋闱大考。

  李牧站在院试大门前,望着或成群结队,或独自一人,但各自脸上都洋溢着自信神采的考生们,排队进入考场,他的内心感慨万一。

  这二十天的时间里,李牧白天忙着赚钱,晚上拉着陈世美,各个茶楼门口趴着听书。

  专听一些与孝道,恩爱夫妻,传播真善美有关的书。

  而早已靠着给书铺写话本,画舫斗诗,赚取了几千两白银不止的李牧,觉得自己过的也忒不容易了。

  白天忙的不可开交,各个勾栏青楼游走,晚上还要回到窝棚里扮穷困潦倒,然后带着陈世美各个茶楼听书。

  为了从根儿上预防陈世美即将暴露的渣男本性,李牧真可谓是用心良苦。

  幸好苍天不负,总算没有让他白忙活一场。

  二十天的听书效果,带来的是,陈世美现在只要在路边看到老乞丐,总会上前关心一番,并送上一碗热汤。

  李牧看到自己这么辛苦,总算是有了那么点成效,便也有些安慰。

  秋闱大考,或许有许多同期考生会觉得,他李牧不在乎。

  因为那些同在窝棚区住着的考生们,从来没有看到他温习功课。

  也就顺理成章的以为,这位根本就不在乎大考能不能金榜题名。

  然而他们都想错了。

  作为一个现代人,曾是985高材生的李牧,十分爱看古今名著,又好学习五花八门的技艺。

  像参加北宋秋闱大考这种事,对于他来说,那是小菜一碟。

  他对大考很上心这一点,毋庸置疑。

  只不过是,北宋秋闱考试,他上一世了解过。

  主要考的是帖经、墨义和诗赋,这三样东西。

  而他只需借用宋之后的大家的文章一用,那么他将闭着眼睛通关。

  因此他才没有温习各种典籍。

  陈世美站在李牧身边,两眼满布“欲望”二字地盯着院试二字的门头匾额,仿佛那状元之位,已经在向他招手,近在咫尺。

  李牧扭头看着陈世美,恭维道:“陈兄,我在这里提前祝你金榜高中,将来若做了大官,可别忘了我这个与你同甘共苦的兄弟。”

  陈世美笑的无比灿烂:“借李兄吉言,我在这里也祝李牧你金榜高中,年少登科。”

  说出这番话的时候,陈世美的眼底身处闪过一抹嘲讽之色。

  就你这个,把大考当作儿戏的浪荡子,若能高中,那考官岂不是瞎了眼,苍天更是无眼。

  验明身份后,两人顺利进入院试考场。

  院试大考,也就是前文说的,考三种题目。

  其一帖经,其二墨义,其三诗赋。

  何谓帖经?指的是科举考试中的惯用考试方法。

  考官任取经典著作中的某一段,用纸条贴盖住其中数个文字或数句话,令考生背出来。

  类似现代的填空题,若考生背诵无误,便算过了第一科。

  李牧参加考试的这一场。

  考官节选的是儒家四大经典巨著中《中庸》,第十一章开篇文字的数句,考官用白条将文字挡住。

  看到是考这个,李牧笑了。

  对于将四大儒家经典背诵的滚瓜烂熟的他来说,考这个,那就等于是,炒菜的时候,菜自己往锅里跳一般简单。

  李牧轻轻松松便背了出来。

  “??:“素隐?怪后世有述焉,吾弗为之矣。君?遵道??,半途?废,吾弗能已矣。君?依乎中庸,遁世不见知?不悔,唯圣者能之。””

  背完后,李牧还有些意犹未尽。

  他觉得,如果考官有需要的话,他甚至会将这段文字的释义,一并说给考官听。

  第二场考的是墨义。

  何谓墨义,其实与帖经有殊途同归之处。

  只不过后者与前者的区别在于,墨义需要考生以笔墨作答,阐述文章中的义理。

  而考的东西,还是经典名著。

  这一场,考官又直接把儒家四大经典巨著中《大学》的第一章拿出来,让考生阐述义理。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

  李牧抬头看了一眼考官手中拿着的字帖上的文字,然后就开始奋笔疾书,阐述其中义理。

  两场考试下来,时间已经过了七天。

  批阅文章的老师,把各考生的成绩整理出来后,送进考场。

  然后,便见到那些个,成绩没过关的考生,被宣布淘汰,送出考场外。

  这中间,是不允许学子们离开院试大院,所有考生的吃喝拉撒,一律都在里面进行。

  第三场考诗赋,距离各考生入考场开始,这个时间已经过去了十天。

  所谓诗赋,顾名思义,无须解释。

  这场考试,考官给了一个题目。

  “梦回”

  非比前面两场,考试一开始,李牧就开始奋笔疾书。

  这场考试,当李牧看到题目后,他在斟酌,在酝酿,在想北宋之后的大考,有没有谁写出了主题“梦回”的千古名篇。

  最终,他想到了一个人,元代的马致远。

  他的那首《蟾宫曲·叹世二首》。

  “东篱半世蹉跎,竹里游亭,小宇婆娑。有个池塘,醒时渔笛,醉后渔歌。严子陵他应笑我,孟光台我待学他。笑我如何?倒大江湖,也避风波。”

  “咸阳百二山河,两字功名,几阵干戈。项废东吴,刘兴西蜀,梦说南柯。韩信功兀的般证果,蒯通言那里是风魔?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醉了由他!”

  一气呵成,题词落款,李牧上。

  之后李牧看着宣纸上所写的内容,陡然间,竟生出了几分豪气。

  他将手中笔挂回笔架,然后站起身,对考官作揖:“大人,学生交卷。”

  “什么?”

  李牧要交卷的这个表现,令全场哗然。

  有人认为此人胸无点墨,定是做不出来好的诗赋,便选择交白卷,提前离场。

  有人认为他如此所为,简直是哗众取宠。

  有人认为他这是在另辟蹊径,想以此种方式,吸引考官的注意,对他保留深刻印象。

  而他这么做的好处在于,若他真有几分才华在身,或许真的会给考官留下深刻的印象,形成记忆加分项。

  然,不管如何,时间才过去一刻钟,此时交卷,不符合规定。

  于是,一位官居四品的吏部监考官,一挥衣袖,对他所言,断然拒绝。

  被拒绝了,也没办法,李牧只能用睡觉来打发接下来的无聊时间。

  考官或许觉得此人已经在摆烂,也就懒得去管他,任他睡去。

  李牧可能不知道,今天他的表现注定是引人注目的,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就连巡视各大考场的宰相,从这里经过的时候,看到他在睡觉,都曾向人打听他的名字。

  “陛下有旨,今年秋闱大考,临时增加一场笔试,策论,考验诸位考生的临场发挥能力。”

  李牧睡的正香,却被一个中气十足的男人声音给吵醒。

  他抬头望去,是一身穿紫色官袍的吏部官员,在口述皇上旨意。

  见状,李牧精神一振。

  考策论笔试。

  这场临时增加的考试,直接把在场所有考生整懵了。

  往年从没有这样的先例,这简直是不按常理出牌。

  场间一时间变得无比嘈杂。

  结果被监考官一声“安静”,瞬间给压了下来,考场再度恢复到原来安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