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身兼三使

  第63章身兼三使李业闻言,就知道田令孜开始下眼药了

  事实上,年轻的李儇对自己的印象一直都不错,他从郑畋口中,自己天水郡王的爵位,都是皇帝亲自拍板的。

  但田令孜显然是深知在领导身边当秘书,该如何给别人下眼药的技术,哪壶不开提哪壶,直接把之前李业请辞,逼迫长安的事情调拨了出来。

  尤其是还当着众节度使的面,未免就有些让李业下不来台了

  毕竟在他看来,李业又不可能真的辞了节度使不做,无非就是和中枢谈条件,讨价还价罢了。

  却没成想,李业直接沉声答道

  “回禀陛下,确有此事,臣历邠宁节度,已有两年余,在邠宁驻军已有三年。如今关中安泰,非用武之时,故而请辞!”

  此言既出,不只是田令孜有些愣住,连王重荣等人也纷纷侧目

  不是吧?李三你玩真的?

  李儇也是好奇,他虽然喜欢游猎玩耍,不喜政务,但并不意味着是个傻子,恰恰相反,其实唐僖宗李儇是个挺聪明的人,只是没有用在正道上而已。

  他是知道这些藩镇将领们那点心思的,更知道此时的唐廷中枢,到底是个什么处境。他虽然宠幸田令孜,但不得不承认,田令孜其实在巩固唐中央权威方面,还是有不少贡献的。

  所以之前,李业在关中的所作所为,他略有耳闻,大致也能猜测出来,是什么原因。

  却没成想,李业居然会说得这么干脆,似乎真的是要请辞

  于是乎,李儇便好奇问道

  “天水郡王尚还年轻,正是效武之时,怎么就要请辞呢?”

  李业却是躬身再次下拜,正色言道

  “臣为武将,《诗》云‘赳赳武夫,公侯干城’,武者,禁暴、戢兵、保国、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

  “如今巢贼已平,海内已靖,如关中、中原,无需臣以用力,然在腹心之外,尚有肘腋之患。”

  “昔日天宝之乱,朔方、陇右强兵东调,吐蕃因之窃我国土。陇右者,我李唐龙兴之地,衣冠华丽之邦,如今尽为左衽!焉能为胡虏所据,已有百年!”

  “臣为宗室,亦为唐将,未尝不日夜饮恨吞声,恨不得纵马西海,复我祖宗旧业。”

  李业随即再次拱手伏身于地,朗声斩钉截铁道

  “业,愿弃此职,为陛下马前卒,西征旧土,复我社稷,以光太宗文皇帝之德!”

  天子闻言一时默然,满堂无声

  所有人都侧目望了过来

  都陷入震惊当中

  莫非这厮是来真的?

  就连一直视李业为比自己还能演的伪君子的朱温,也有些动摇了

  难道这李业不是装傻,而是真傻?

  因为大家不难听出来,李业不只是要弃了邠宁节度使之职,而是真的打算把这块地盘还给朝廷。

  然后自己带着兵马,跑到“穷乡僻壤”的西边,和吐蕃、回鹘、党项人死掐,给唐廷开疆拓土!

  这对于唐末以来的中枢大臣,以及诸多藩镇节帅们而言,都太震撼了。

  简直就是感动大唐啊!

  这是什么精神?舍己为人的大唐雷锋啊!

  如此无私、公心程度,郭子仪活过来,都得给他李业竖个大拇指。

  李儇沉默良久,才叹道

  “皇叔公心,朕知之矣。”

  “只是......”

  这下天子直接连皇叔都叫上了,而非之前的天水郡王。

  李业如此大公无私,让他都有些不知该怎么回复了。

  “还望陛下成全!”

  李业再次俯首请命

  李儇看向田令孜问询

  田令孜也不知道怎么办,因为他知道,李业这厮肯定不是什么好鸟,现在如此做,肯定另有目的。

  但对方眼下如此行为,却又让人实在是挑不出毛病来,你总不能说人家宗室郡王,忧心国事不应该吧?这国事本就是人家家事,怎么就操心不得了?

  按以前初唐时,真有哪个王爷这么跟李世民说,怕是都得加以重用勉励的,以为榜样的。

  以宗室为藩屏和皇权支撑,这是从南北朝到隋唐都坚持的政治传统。

  只是到了唐末,宗室当中实在是没有优秀人才可用了而已

  此时,堂中另外一位郡王突然发声了

  乃是夷陵郡王诸葛爽

  这位李业的老上司突然躬身上前,对天子言道

  “陛下,臣以为天水郡王拳拳之心,理当成全,或为佳话。”

  “且臣素闻效节军精锐,最近西北屡有边情,此前归义军也有奏报,既然巢贼已平,不好不顾,不若让效节军西征,既能全天水郡王之志,亦能兼顾西北。”

  “不若改授天水郡王为陇右节度使,以效此力。”

  这话说得有理有节,众大臣将帅都暗暗颔首

  从公事上而言,此时的西北,回鹘、吐蕃却是愈加狂妄了,需要教训。

  而从私心上而言,李业要做英雄好汉,你就让他做呗!

  届时这一支强兵远离中原、长安的权力核心,不对谁都挺好?

  尤其是凤翔、泾原的李昌言、宋文通、朱玫三人,最为支持。

  毕竟李业若在,距离他们不过百里,睡觉都不安稳。

  宋文通率先出言

  “夷陵郡王所言甚是!还望陛下全天水郡王赤子之心!”

  李昌言、朱玫相继出来支持

  李业只是躬身下拜,不发一言

  不过这些人虽然说得激烈,但李儇毕竟不是靠藩镇节帅做决策的,而是看向了宰执们。

  崔安潜做优相顾,最后只能出声言道

  “臣以为可,不过既然远征,自然需要根基州县,用以供养转圜。”

  “两月前,李玄礼罢朔方节度使,迁为福建观察使,臣请迁天水郡王为朔方节度使,筹备西征!”

  田令孜闻言,如何不知道,恐怕这才是李业的目的

  从邠宁镇迁到朔方军

  可虽说当年的朔方节度使,乃是拥兵达七万五的天下第一强军,郭子仪、李光弼均任过此职。

  但时过境迁,现在的朔方军,丢了四分之三以上的地盘,只剩下灵州一个地方窝着,能养七八千兵就顶天了。

  相比之下,邠宁镇其他不说,光每年收的财帛,都是朔方近两倍。

  所以,李业图个什么呢?

  田令孜一时间有些拿不准

  但李儇却觉得崔安潜说得有道理,他虽然对朝政也大约懂一些,但肯定是不知道朔方和邠宁镇到底有多少区别。

  只是觉得李业既然辞了一个节度使,自己就给补一个。

  于是乎,李儇主动吩咐道

  “既如此,便传旨吧。”

  “迁天水郡王李业,为陇右节度使兼朔方军节度使。”

  言罢,年轻的天子又顿了顿,似是想起什么,接着道

  “加河西经略使”

  河西便是安西都护府旧地,在中晚唐后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