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又遇戒严

  第八章又遇戒严

  第二天早上,火车进入济南站。

  李鲁和林英随着旅客涌出了火车站。

  来到车站前的广场上,李鲁朝四下张望一阵,他觉得有点出乎意料,自言自语的说;“怎么跑到这里来了?”

  林英听到李鲁在说话,忙问:“你在说什么?有啥不对的吗?”

  李鲁见林英有点摸不着头脑的样子,便说:“没什么?我们去售票口看看再说!”

  两人一同来到售票口,李鲁上前看了看津浦铁路上往南开的列车,有下午两点开往徐州的一趟经停姚村站,他马上买了两张到姚村的车票。

  出了火车站广场,往南走了几百米,李鲁停住脚步,用手指着东面的一个西洋建筑说:“林英,你看,这个就是胶济铁路的济南站。”

  他又转向北面,用手指着刚才出来的车站说:“这个是津浦铁路济南站,以前两个车站是分开的,如今两个车站合并在一起了。要是以前,我们从蓝村坐火车来济南,是要在这个胶济铁路济南站下车的。”

  林英随着李鲁手指的方向观望一会说:“这两个洋楼都好看,既然都是济南火车站,为什么还要分开呢?”

  李鲁说:“说来话长,我们先找个地方吃点饭,我边走边给你说一说。”

  林英说:“好,我也有点饿了。”

  李鲁领着林英往商埠走去。他给林英讲了济南这两个火车站的往事。李鲁说,胶济铁路由德国人所建,这是1897年德国借口“巨野教案”,以武力占领青岛后强迫清政府同意修建的。它原来的济南火车站叫济南西站,在现在这个站的西面。而现在的这个站是德国人为了给中国人斗气后来新建的。

  津浦铁路是1898年清政府批准修建的,一开始是天津至镇江,叫津镇铁路。但是十年后才开始修建,这时沪宁(上海一南京)铁路即将竣工,为了与这条铁路连接,清政府决定将津镇铁路的南端移至浦口,于是“津镇铁路”变成了“津浦铁路”。

  在选址津浦铁路济南站的问题上,德国人一直想通过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接轨来实现影响进而控制中国这条铁路的目的。而清政府则考虑铁路的独立性,也害怕德国军队一下子就可以坐火车突袭BJ。就选址济南站的问题两国谈判好多年,最后,中方决定自己建一个独立的津浦铁路济南站。

  津浦铁路济南站建成后,这个精美的堪称经典的欧式建筑,使胶济铁路济南站相形见绌。

  说到这里,李鲁看着林英说:“刚才你也看到了,这个津浦铁路济南站很漂亮吧?”

  林英说:“是很漂亮,它比那个胶济铁路济南站又高大又好看!”

  李鲁说:“津浦铁路济南站是哥特式建筑群,候车室那高大的圆形拱顶和拱形高窗,顶部的云壮曲线与穹顶遥相呼应,还有中间那个四面镶嵌着钟表的钟楼,高高耸立,成为济南站的标志。我在铁道学院时,听说这是亚洲最大最漂亮的火车站。”

  林英说:“是不是因为这个车站建的好看,德国人不服气?”

  李鲁说:“是的,德国人不甘落后,为了与中方抗衡,又开始扩建胶济铁路济南站,结果选址在津浦铁路济南站的南面三百米处建了这个新胶济铁路济南站。有人说,德国人是为了挡住津浦铁路济南站的风水,也有的说是“报不共车站”之仇。”

  说着,两人来到一家小饭馆门前,李鲁看了看说:“正好,这里有甜沫,你一定要尝尝!”

  李鲁要了济南有名的甜沫、油条。他记得上次爸妈带他路过济南时吃过,今儿个让林英也尝尝。刚吃几口,他就问林英:“好吃吗?”

  林英说:“好吃,就是甜沫不甜,是咸的。真是怪啦!明明是咸粥,偏说是甜沫。”

  李鲁哈哈笑起来,说上次爸妈也这么说。

  李鲁在付钱时问饭馆老板:“大哥,给你打听一下,这个胶济铁路火车站什么时候合并到北面去了?”

  老板说:“两三年的事了,日本鬼子干的。”

  李鲁没再说什么,两人出来饭馆,往城里走去。李鲁想带林英去看看具有天下第一泉之称的趵突泉,然后想顺流而下再游玩一下大明湖。

  林英对眼前这座古城充满好奇。她跟在李鲁后面,边走边四下张望,不到半个时辰就从商埠来到老城西门。

  李鲁觉得奇怪,上次随爸妈来这里,有城墙和城门楼,今天来到这里,原来的城门没有了,城墙也变成了马路。他问路边摆摊的一位老大爷是怎么回事?老大爷说几年前韩复渠主席下令把城墙扒了,为的是好看。

  没有城门就没有日本兵站岗把守,两人就随着人群过了西门桥进人城里。

  他俩沿着护城河往南走不远,就到了趵突泉。

  两人来到立有“趵突泉”石碑的泉池边,只见三股泉水喷涌而出,涌出的水如同三个大轮子在水面上旋转。

  李鲁想到“泉源上奋,水涌若轮”和元代文学家赵孟頫的诗:“泺水发源天下无,平地涌出白玉壶。谷虚久恐元气泄,岁旱不虞东海枯。润蒸云雾华不注,波涛声震大明湖。时来泉水濯尘土,冰雪满怀清与孤。”禁不住一番感慨,不由自主念出声来。

  林英问:“你念的诗有云啊雾啊,还有大名湖,这是说趵突泉吗?”

  李鲁说:在济南的东北角,有一座山叫华山,古时候称“华不(fu夫)注”。此山孤秀,如花柎注于水中,也就是象倒过来的一个花蒂在水中。趵突泉的水在冬季形成的雾气,能笼罩那个华山,它喷涌的声音能震荡北边的大名湖。形容趵突泉喷涌之势。这句“润蒸云雾华不注,波涛声震大名湖。”写的太妙了。

  李鲁接着说;“林英你看,这个‘趵突’,即形容泉水‘跳跃’的形状,又有泉水喷涌时‘卜嘟’、‘卜嘟’之声,看了这两个字,是不是有这个感觉?”

  林英说:“你这一说,我是有点明白了,古人写得真准啊!”

  李鲁领着林英来到泉边,用手捧起泉水喝了一口说;“真甜啊!不愧是天下第一泉!”

  两人又看了金线泉、漱玉泉、柳絮泉、杜康泉、白龙泉。

  从趵突泉出来,沿护城河顺流而下,一会就来到大名湖。两人沿着湖边观看大名湖的景色。

  湖面碧波荡漾,岸边绿柳佛面。

  李鲁给林英说起清代历史学家刘凤诰《咏大明湖》的对联:“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

  他说“当年,两个朝廷命官,也是大学问家在湖边饮酒,一个是山东提督学政刘凤诰,另一个是山东巡抚、书法家铁保。刘凤诰兴致勃勃,即席说得联语:“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铁保觉得这幅对联道出了济南的柳、荷、湖、山辉映一体这个独特的风貌。马上写下来,后来刻在石头上镶嵌在西院门洞两侧。”

  李鲁用手指着石刻给林英看。林英说:“说的真好!湖水清清,三面垂柳,一城山色有半城映在湖中。到了夏天就更好看了,那时荷花就开了。”

  李鲁点点头。

  两人站在湖北岸,望着湖心一个小岛,李鲁说:“那是历下亭,传说唐代大诗人杜甫两次来济南,在亭子上写一首诗,其中有一句‘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那上边还有乾隆皇帝书写的‘历下亭’匾额,我们要上去需要坐船,今天时间来不及了,就不去了。”

  林英说:“这景太迷人啦。以后再来时再细细看吧!”

  两人兴致正浓,还想去前面的铁公祠看看。正在往前走,忽听得一阵刺耳的警笛声由远而近。

  只见湖对面马路上由北向南驶过两辆日本军车,车上站着满满的日本兵。

  这一下,令李鲁游玩的兴致全无。

  “唉!大好河山,却让日本人给糟蹋了,这何时是个头啊!不看了,我们往回走吧!”李鲁说着,拉起林英往回走。

  两人原路返回,在商埠买了两盒点心,林英又买了几块小手帕,准备回到火车站等候上车。

  两人来到火车站前的广场,想走过去进入候车室歇一会。

  突然,李鲁看到候车室两侧站着一排日本兵,他们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枪,面朝外凶煞神似的。

  李鲁给林英使个眼色,两人退到广场边上,盯着候车室门口看动静。

  李鲁向站在旁边的人打听这是干啥?他们说:“戒严啦,鬼子要抓人。”

  李鲁听后,急忙向林英示意快走。

  林英跟在他身后一起来到广场西南角,回头看看济南火车站钟楼的大钟,已经快两点了。李鲁说:“这趟车是坐不成了,后面也没合适的车啦,看来今天就走不了啦!”

  两人很着急,又过了一会,还没见日本兵撤走,钟楼上的表已经指向两点,李鲁说:“今天走不了啦,找个地方住一宿吧!”

  林英说:“刚才回来时看到一个旅馆,去那儿看看吧!”

  两人返回去找到林英说的旅馆,上前一问,掌柜看看他们的打扮说:“今儿个住旅馆要良民证,你两位有吗?”

  李鲁说:“没有,我们想回泰安,票都买啦,因为戒严误车啦!”

  掌柜又说:“戒严不是一会两会的事,说不定明天还要戒严。我看,趁天还没黑,你俩快点走,想坐火车就去白马山,要坐马车就去段店。”

  两人谢过掌柜,出门来商量一下,决定还是去段店坐马车走安全。

  商埠一带在济南老城的西面,它是胶济铁路与津浦铁路的交汇点,商埠因火车站而兴。

  但是,火车站以西依旧是坑坑洼洼,道路难走。

  李鲁和林英一路走一路打听,从商埠往西穿过铁路涵洞直奔段店,这是一条济南通往长青的路。路上马车不多,偶尔有一辆也是从火车站货场拉货出来的。两人只好沿着路往前走,不时回头张望有没有顺路的空车。

  说来也巧,两人正在走着,一辆马车从身后而来。李鲁忙上前招手,车夫看见有人招呼,便勒马放慢速度。

  李鲁说要搭车去长青,段店也行,车夫停下车让二人上车来。

  李鲁与车夫聊起来,说兄弟俩要回家到姚村,火车票都买好了,因鬼子戒严,才走这条路,也不知道咋走方便?车夫告诉他,这条路要先到长青,往南到肥城,再经宁阳到姚村,至少两天才能到。

  李鲁说济南到姚村不到二百里地,咋能用两天?车夫说这条路难走,车也少,搭顺路车很难,除非你出钱雇车,那样一天能到。

  李鲁听后有点后悔,说应该去白马山坐火车。

  车夫听见李鲁说的话,便说,这几天鬼子在车站专门抓外地人,只要是他们看上的年轻人,马上抓起来。听说要把抓的人送到日本做劳工,你两个年轻人上车站很危险,不如坐马车,慢点就慢点吧。

  听这么一说,李鲁没再说话。他在奉天时听说过,日本国内兵源不足,年轻人都拉去当兵了,劳动力缺乏,就从被占领地抓人运回国内做劳工。一旦被抓到日本,必定九死一生。

  马车到段店,已是傍晚。

  李鲁两人找个旅店住下,吃点东西就休息了。

  段店是个小镇,但名气很大。传说战国时期魏国人段干木路过这里,遇到大雨,因地域广而且积水多,被困投宿。临行前告诫乡人,此处开店甚好,可方便行人。后来,不少人便聚集这里开店经营,生意十分兴隆。为了纪念段干木,开店的人就把这里叫着“段店。”

  后来,这里就延续下来叫“段店。”

  段店大集很有名,尤其是骡马市场很大,周围几十里的人来这里买卖,连JN市的人也来这里赶集。

  第二天正好是大集,李鲁两人吃过早饭便来到集上,打听捎脚的马车。转了半个时辰遇到一辆去长青的马车,两人打算坐到长青下来再说,谈好价钱便上车了。

  马车一直向西南方向奔去。车夫告诉李鲁,过去长青前面不远就是八路军的地盘啦!干我这一行的有个规矩,在济南这边不说去西南哪个地方,只是说去长青。其实我今儿个是去肥城南,你俩就跟我走吧。

  李鲁听了很高兴。他虽然没见过八路军,却从心里感觉与八路军近乎。他想起在奉天因为参加反日集会死在日本人手里的几个同学,心里琢磨,看来只有找到八路军才能报得此仇。

  车夫说他的家是肥城南边仪阳的,你俩跟我到仪阳住下,明儿个再走,那里有八路军的人,肥城县城的日本鬼子不敢过来。

  李鲁问他见过八路军吗,车夫说见过,我的车经常进出抗日根据地,见的八路军多了,这些人对老百姓好着来。

  李鲁心想,这次要是能见到八路军就好了,一定要和他们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