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报复

  第五十二章报复

  攻克孙村后,李鲁一方面组织清理土匪留下的各个防御工事,拆除了据点和炮楼,使村子恢复了往日的山村模样。另一方面帮助县乡的同志在各个村子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孙村的村长由小学堂的老师张百东担任,他是地下党员,付村长由张百营担任。

  各个村子相继成立了民兵队,乡政府也成立了二十多人的武装工作队。小分队把缴获的枪支弹药拨出一部分,分别给了乡武工队和各个村子的民兵队。

  李鲁派出十多个老战士组织民兵培训,使乡武工队和各个村子的民兵队很快提高了军事素质。

  刘之文带领几个战士处理完俘虏的事后,对投诚人员重新登记,召开了投诚人员的大会,宣传了抗战形势和八路军的政策,把愿意参加八路军的六十多个人,又重新进行审查,将独子和年龄偏大的留下,最后确定四十六人入伍。张得印张得成和倪仲勤兄弟仨一起参军。

  李鲁和王正商量小分队当前的工作,确定两个重点:一是做好反报复的准备,防止敌人前来偷袭或者破坏;二是抓紧部队整编,新成立六七八九四个班,重新调整了人员,将新老战士调整搭配到各个班,确定了各班的班长。这样,小分队共有九个班,一百四十三人。

  李鲁认为,孙村是日军在县城东南面最近的一个防御据点,虽然过去张百隆划地为界,实行自治,但也是日军的势力范围。这次我军成功夺取孙村,使敌人占据的县城失去一道安全屏障。宫本有可能集结兵力夺回,即便夺不去,来偷袭或者骚扰破坏,都有可能,小分队必须做好防范。

  李鲁召开了小分队各个班长的会议,确定几个重点工作的分工:一是加强侦察,利用好各种关系获得敌情,这件事由李鲁负责;二是由王正负责加强部队的训练,提高战士们的作战能力;三是由刘之文负责协调乡政府做好坚壁清野的工作,特别是孙村群众的转移动员,一旦敌人进犯,能组织群众尽快撤离。

  这天,侦察人员报告,从县城张百喜开的饭馆得到消息,说这几天他的饭馆突然多了一些当兵的来吃饭,从言谈话语中得知,最近他们这些人要开赴东南乡一带。要打仗了,他们一肚子牢骚,骂白五为了给他姐姐报仇,买通了日本人,拿他们这些人去当炮灰。这些人有不少东北口音的,也有不少穿着军装的本地人。

  李鲁决定利用好饭馆老板张百喜这条情报渠道,他问张百营,谁与张百喜关系近?张百营推荐张得印,因为张百喜是张百隆的五服边上的叔兄弟,又是张百隆帮他开的饭馆。

  李鲁叫张得印化装进城,在张百喜的饭馆里尽量获取一些有用的情报。

  张得印化装成学徒,在张百喜饭馆当小二。一天晚上,张得印见孙志明带着两个人来喝酒,他告诉张百喜想法多套一些孙志明的话。张百喜以前就认识孙志明,他按照张得印的话去办,让厨子炒了两个拿手菜,又盛上二斤好酒,待孙志明三人喝的差不多时,亲自送到孙志明桌子上,坐下来一起喝两盅。

  孙志明见老板给面子,倒上酒又喝起来。他眯缝着眼指着身旁两个人说:“百喜哥,这两个人都是我的把兄弟,都在治安大队干事,以后你如果有事需要帮忙,就来找我们。”

  张百喜说:“那是,那是,既然是志明的兄弟,也就是我的兄弟,以后,如果不嫌弃,你们就经常过来吃点可口的,我一定亲自动手做。”

  说着,又站起身给他们满酒。

  张百喜见孙志明他们已经带有几分醉意,便说:“志明兄弟,不是我说你,你来大哥这里喝酒也不早说一声,就说今天,你要是早打个招呼,我那一坛子酒头就不会让几个皇协军给喝了。”

  听了张百喜这几句话,孙志明醉眼朦胧地说:“皇协军!哈哈,他们在你这里喝好酒?真是‘屎壳郎栓在鞭梢上,只知道腾云驾雾,不知道死在眼前’,哈哈哈!”

  张百喜继续说:“他们说要打仗了,说不定就上西天了,活着就要吃好喝好的,省的到那边还是个饿死鬼。兄弟,他们真是要打仗了?”

  孙志明没有回答,只是看了看张百喜。张百喜见孙志明不说话,忙站起身给大家往碗里添酒,嘴里不住的说:“来来,再喝一杯,再喝一杯!”

  孙志明端起酒,刚送到嘴边,突然又停下,他又看了看张百喜,说:“大哥,家里还有什么人?”

  张百喜说:“一家老小都在老家啊!”

  “大哥,你明天回家把家里人都接到城里吧,或者送到外村去,过几天再接回来。”孙志明摇头晃脑地说。

  “是,是,兄弟,咱老家那边要出什么事吗?”张百喜问到。

  “出事,哼!还不是小事呢!前几天,皇军的人在孙村被杀了好几个,皇军能善罢甘休吗?也就是明后天的事,你还是让家里人先出去躲躲吧。”孙志明端着酒杯和张百喜碰了一下。

  “是是,还是兄弟关心大哥啊,我这里再敬各位兄弟一杯。”张百喜说着干了一杯。

  张百喜让他们三人慢慢喝,自己回来给张得印说了刚才孙志明说的话,张得印听后立即准备返回孙村。张百喜说:“沉住气,明天一早再走,现在已经关城门了。”

  第二天一早,张得印出城回到孙村,向李鲁报告了孙志明说的消息。

  原来,宫本根据秋野侦察的情况,判断这次攻打孙村的就是那个李队长,既然是李队长,料定他的人也不会多。他与秋野研究,要集中兵力围歼这伙八路军,新账旧账一起算。

  秋野认为应该趁八路立足未稳,集中兵力歼灭他们,即便不能全歼,也要把他们赶跑。

  宫本调集了李子营的皇协军和白五的治安军共五百多人,再加上大环的一个小队,准备袭击孙村。

  这一次,宫本要亲自指挥消灭这伙八路,以解心头只恨。

  李鲁根据侦察情况判断,敌人这两天要向孙村进攻了,并且纠集的兵力还不少。

  他思考着怎样对付敌人的这次进攻。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李鲁对敌我双方的情况做了分析:敌人这次集结的主要是泗城地面上的日伪军,而日军人数不会多,因为在大扫荡后日军撤走了一部分,泗城地面上日军不会超过五十人,这是近期侦察发现的。

  既然是伪军为主,那就是从治安军和皇协军这两伙人来拼凑了。白五的治安大队有三百多人,分散在泗城十余个据点里,能集中起来的也就是一半人。城北李子营的皇协军号称一个师,但战斗人员也就有七八百人,这些人在毛庄一战已经接触过了,其战斗力不算强。

  也就是说,这次敌人集结的兵力是以伪军为主的一支队伍,他们人数可能不少,但是战斗力并不强,使用的武器也是平常的步枪,还有少数的迫击炮、掷弹筒、重机枪。而小分队现在有一百四十多人,有一挺重机枪,一具掷弹筒,七挺轻机枪,战士们军事素质比较高,刚打了胜仗,有战斗激情。

  下一步,就看敌人是白天来还是夜间来?来多少人了?如果是白天来,肯定是兵力不少,其作战计划也周密,进攻目标也明确。在这种情况下,小分队应该避其锋芒,尽快组织群众转移,或者适当打阻击,掩护群众撤退。如果敌人夜里来,那就是来偷袭,小分队可以在敌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打个伏击,挫其锋芒,或者是消灭一部分敌人。

  李鲁连续考虑了几个方案:转移,阻击,伏击。一个一个方案在脑海里反复过滤,他明白,毕竟是敌强我弱,小分队总共才有一百四十多人,并且新兵占了三分之一。决不能硬拼,这是他的底线。

  他站在地图前仔细察看,从孙村西去县城的路上,有一处适合打伏击的地形。

  这个地方叫三里沟,是个有三十户人家的小村子。它北面是山,南面是一条沟,这条沟是孙村南头那条河的下游,河水从孙村流到这里,由于北面山梁凸出,使河面由宽变窄,变成了一条三里多长的深沟,三里沟因此而得名。在这条三里沟的北面,正是通往县城的一条东西路,路的西头又是一个小山梁,三里沟这个村子就处在两个山梁之间。

  李鲁想,如果把小分队隐蔽在三里沟,待敌人进入这一段山路时,发起攻击,使敌人不好展开,就可能很快把敌人赶到沟里,到时候就好收拾他们了。但是,由于我军人少,一百多人在五六百米的战线摆开,很容易被敌人攻破阵地。再就是,如果敌人多,走路拉的距离大的话,必然要放出一大部分,这样,前面过去的敌人回头反扑也容易给小分队造成很大压力。还有,如果是在白天,小分队伪装也不容易,因为时下田野里庄稼还没有长起来,不好隐蔽。

  李鲁把想法给王正说了,王正也认为三里沟是个打伏击的好地方,对于李鲁的担心,他认为只要安排妥当,猛打快冲,把伏击圈的敌人赶下沟里,就打胜了一半,再截住反扑的敌人,实现歼敌一部的目标是可能的。

  两人商量,先去现场看看地形。

  他俩换上便衣,出来西门,朝三里沟走去。

  三里沟村子不大,依山而建,坐北朝南。东面一个山梁叫东山梁,西面一个山梁叫西山梁,村子就坐落在这两个山梁之间。以前村子里有人找风水先生看过,说这是个风水宝地,左靑龙右白虎,前朱雀后玄武四方神灵都占全了。后面是大山,两边也是山,守护着南面这片山川,其中就包括了这条自东向西的三里沟。

  水象征财运,三里沟的财运当然就好了。不过,村子前面这条河是个山洪河,下大雨时山洪暴发,夹杂着泥沙的洪水奔腾而下,向西涌去。可洪水过后没几天,沟里就几乎断流,老百姓说,三里沟财运时来时走,谁赶上谁发财。可自打有这个村子以来,也没出过一个有钱人。

  李鲁和王正来到三里沟,见村子南头到沟边有四五百米,并且有几层梯田,村子周围树木成林,如今已是枝繁叶茂。再看看南面的河道,宽有二三十米,深有两三米,长有五六百米。

  “太好了,我们把部队隐蔽在梯田上,在东西两个山梁架上机枪,敌人进入三里沟后,先放过前队人马,待后队人马全部进入伏击地点后一起开火,把敌人赶到沟里去。”李鲁站在三里沟村前说。

  王正说“好,我们把兵力集中在靠西山梁这边,东山梁放一个班,两挺机枪,主要以火力压制敌人,在两个山梁中间摆上我们的重机枪。”

  “好,走吧,我们回去抓紧制定作战方案。”李鲁叫上王正往回走。

  两人回到孙村,已经是傍晚时分。

  几乎是前后脚,张百东跟着李鲁和王正进了议事堂,他把县城地下党组织送来的情报交给了李鲁。张百东说:“李队长,我刚刚收到情报,说大约有四五百日伪军今晚要袭击孙村一带。”

  李鲁接过情报仔细看了看,对张百东说:“百东大哥,这个情报太及时了。请告诉村干部,大家不用慌,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们马上组织群众撤出孙村,我们小分队一会就去收拾这伙敌人。”

  张百东听后急急忙忙走了。

  刚送走张百东,张得印也从县城跑回来报告,他下午又去县城的治安军大队部附近转了转,看到有几队治安军从城外开进大队部的院子,到下午四点左右,好像有一二百人集中到这个大院子里。

  李鲁和王正一致认为,敌人这是在集结兵力,天黑以后就要出动。

  李鲁派张得印立即骑马去县城东门附近侦察,先找个地方把马藏好,待敌人出城后马上回来报告。

  事不迟疑,李鲁命令部队马上出发,天黑时赶到三里沟。同时,派人通知乡政府和武工队做好转移群众的工作。战士们顾不得吃饭,只好拿点干粮在路上边走边吃。

  李鲁和王正边走边商量战斗方案,由王正带领一班携两挺机枪在东山梁构筑工事,战斗打响后,封锁山下,阻击已经走过去的敌人返回增援;刘之文带领一个班在西山梁构筑工事,待敌人后队全部进入伏击地点后打响,封住敌人的退路;李鲁带领七个班在两个山梁中间的梯田上构筑工事,待刘之文打响后,集中火力将敌人赶下沟。

  天黑后,部队已经到达三里沟。

  李鲁在阵地上召开各个班长参加的作战会议,详细部署了伏击任务,并且领他们察看了地形。李鲁强调战斗打响后各班动作要快,先把敌人赶到沟里,再冲到沟边打,这样居高临下好收拾敌人。东山梁的一班,要顶住反扑的敌人,这边将敌人赶下沟后,马上派人去支援一班。

  各班按照部署快速构筑简单的工事,埋伏下来等待敌人到来。

  大约晚上九点,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传来,李鲁知道这是张得印回来了。张得印报告,他看到敌人已经出城,朝孙村方向来了。

  李鲁命令继续侦察,各班做好战斗准备。

  张得印把马藏好,跑着去西山梁那边去了。

  又过了一个多小时,张得印报告,敌人离三里沟还有二里地。

  李鲁传下命令,各班等西山梁打响再开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