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章 大环命伤北大桥

  第九十一章大环命伤北大桥

  拂晓前,部队到达指定位置。

  李教导员和李乡长分头去三个村子组织群众转移。

  出发前,李乡长让杜尚楷和杜尚言两人回家,但他们想看看八路军是怎样打鬼子的。李乡长同意两人留下跟着他一起去疏散群众,然后参加担架队。

  李鲁带领一三中队在候家岭西头的高粱地里隐蔽,等待敌人过来。

  初秋的太阳照在高粱地里,让战士们觉得闷热难耐。李鲁和王正站在高粱地的一个堰坝上不停的观察敌情,两个人轮流拿着一架望远镜搜索公路上的情况,却一直不见敌人的踪影。

  到了九点,还没有敌人的动静。李鲁对王正说:“是不是情报有误?难道敌人没有出动?”

  王正刚要说话,忽然听张得印跑回来报告:“报告李付大队长,西文庄里一股浓烟升起,像是失火了。”

  李鲁听后,急忙跑到小路上观看,只见西文庄上空浓烟滚滚,李鲁大喊一声:“不好,敌人进入西文庄了,大家跟我走!”

  李鲁说着,顺着小路向西文庄跑去。

  刚跑出不远,就听到西文庄里枪声大作。李鲁知道这是杜大队长带领几个中队与敌人交上火了,他命令部队加速前进。

  西文庄的枪声在往北移动,李鲁决定向西文庄的北头包抄过去。

  西文庄北头有一条山水沟,沟深八九尺,宽三多丈。沟里常年有水,自东向西流下,天旱时水流不大,下大雨时山洪自上倾泻而来,冲刷着沟内拐弯处的大石头上,激起五六尺高的浪花。这长年累月的冲刷,在沟底形成了一个个洞穴。每当大水退后,洞穴便露出来,像一张张大嘴交错着排在那里,有的洞深两三尺,有的深五六尺,能钻进一两个人。沟底下怪石嶙峋,人下到沟底涉水到对岸很费力。

  一百多年前,西文庄的先人号召庄里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捐钱捐物。顾来能工巧匠,就地取材,开采石头,砌起桥墩,铺上石条,建成了在十里八乡有名的大石桥。

  大石桥桥面宽近九尺,桥面用十二块长六尺宽二尺半厚一尺的石条铺就,两个石条之间留有石缝,加起来就八尺多宽了。桥面下有两个桥墩,加上两头的挡墙,支起了这座三孔桥。

  建大桥用了整整两年时间。建成开通的那天,西文庄举行了盛大的庆贺仪式。庄里的男女老少,加上附近村子来看热闹的,足足有五六百人聚集在大桥两头,人们望着这座崭新的大石桥,不仅感慨万千:再也不用绕路走了!一桥通,百事兴!

  这是西文庄祖祖辈辈盼望的事,今天终于变成现实。

  人们欣喜若狂,争相从桥上走过,看一看这座新建的大桥。许多人来到桥北头高高伫立的双石碑前,争相观看石碑上镌刻的碑文。这上面刻有何年何月因何原因建桥,何年何月大桥竣工的铭文。还有为建桥捐钱捐物人的名字。由于捐赠人太多,一个石碑刻不下,所以又立了一个,成了双石碑。

  大桥的名字叫“北大桥”,之所以叫这个名字,是因为大桥建在西文庄的北头,“大”是指这座两丈多长宽八尺多的三孔桥,再加上两头一丈多长的引桥,在当时也算的上是大桥了。

  为了纪念大桥的建成,当时的乡绅名士在桥北头载上一棵槐树,并且在树下摆了几个石条,让来往的行人在树下歇歇脚。

  后来,槐树长成参天大树,树冠巨大,遮荫半亩,枝繁叶茂。既能遮风避雨,又是歇脚聊天的好地方。有人曾引来赞美大槐树的诗句,请石匠刻在石碑上,:

  “繁柯密叶耸村前,

  荫庇儿孙不记年。

  历尽沧桑神宜壮,

  久经风雨干尤坚。”

  人们觉得大槐树有灵气,认为北大桥风水好,有人又在双碑一旁建起一个半人高饭桌大的四方台子,在台子上面安放了一个石头雕刻的神龛。神龛里供奉了手持大刀目视前方的关老爷,人们希望大槐树和关老爷一起来护佑大桥,护佑过桥的人。

  每逢过年过节,一些善男信女就带来供品,摆在关老爷像和大槐树前,烧香磕头,祈求平安。

  李鲁带领两个中队跑到大桥北头的高粱地时,见大桥上下黑压压一片,全是伪军,看样子有三四百人。

  这时,伪军的前队已经跑过了北大桥,桥南头的伪军争相过桥,拥挤不堪。一些伪军看到桥上走的太慢,便跳到沟里涉水到北岸。

  伪军的后面是几十个日本兵,这些日本兵跑的不快,他们在后面边打边退。

  李鲁见是这么个情况,便想放过伪军,集中火力打后面的日本兵。他让战士们在高粱地里停下,放伪军过去。他对王正说:“你带一中队去西面,听到我这边打响后将后面的伪军赶到沟里,把伪军与鬼子隔开,同时向伪军喊话,要他们快快逃命去吧!”

  王正答应一声,便带领一中队向西边靠过去。

  李鲁朝战士们摆了摆手,让大家成战斗队形展开,向高粱地外移动。

  这时桥上已经不再拥挤,落在后面的伪军和几个日本兵也已经过桥,桥上和桥南头全是日本兵了。

  “打”,李鲁高喊一声。

  “哒哒哒”,“啪啪啪”机枪步枪一齐射向敌人,桥头上的伪军和日本兵顿时倒下一片。

  王正听到东边打响,也接着开枪,战士们一阵射击,把面前的伪军赶到沟里,前面的伪军跑的更快了。

  王正命令王玉五和张言带领战士们向桥头包围过去,他拿起喊话筒,向沟里大声喊到:“皇协军的弟兄们,你们赶快跑吧!八路军放你们一条生路,快跑吧!跑的远远的!”

  听到喊话,伪军们顺着沟底往西北跑了。

  日本兵见高粱地头上有八路军,马上散开,趴在地上还击。桥上和桥南面的日本兵也迅速向桥北头跑来。

  李鲁见王正那边已经反过头来包围日本兵,他明白这是西边的伪军已经逃跑。便传下命令,缩小包围圈,歼灭这些鬼子。

  战士们依托地头堰垄交替掩护,抢占了前面的石碑、神台,把日本兵赶到大槐树和石头凳子后面。但是,日本兵利用手里的一挺轻机枪来回扫射,战士们进攻受阻。

  李鲁用日语朝日本兵喊话,要他们放下武器,八路军优待俘虏。但是,日本兵不回答,只是不停的射击。

  这时,杜大队长带着战士们从西文庄追过来了。

  李鲁一看,不能再朝南射击,这样容易打伤自己人。他高喊一声:“扔手榴弹!”

  一排手榴弹扔过去,敌人的射击暂时停止。趁着这个机会,李鲁喊到:“同志们,上刺刀!”

  说着,把驳壳枪递给身边的一个战士,从战士手里要过一只步枪,大喊一声:“上!”

  一跃冲出高粱地。

  日本兵一看八路军要拼刺刀了,一溜哇啦叫喊一阵,也都上了刺刀,端着枪迎上来。

  肉搏战开始了。

  李鲁与最前面的一个日本兵接上了,两个人的刺刀磕碰一下,双方后退一步。李鲁迅速出枪,用枪筒使劲将日本兵的刺刀向外一拨,顺势压下去,往前一捅,正刺中日本兵的胸膛,“扑哧”一声,日本兵的鲜血喷出一米多远,喷到李鲁的枪上,脸上,日本兵扑通一声倒在地上。

  李鲁刚从日本兵身上拔出刺刀,只见两个日本兵一左一右朝他逼过来。他急忙端起枪,弓步往后倒退。

  突然,他的枪托碰着了身后的石头。李鲁知道,他已经退到双石碑上,而两个日本兵的刺刀已经离自己不到一米了。

  李鲁大喊一声:“杀!”

  这雄狮一般的吼声,带着怒气,也带着以死相拼的勇气,震得敌人禁不住打了个寒颤。

  两个日本兵动作放缓,本能地想护住自身。

  说时迟,那时快。李鲁举起枪朝两边使劲磕碰两下,拨开敌人的刺刀,照着左边的敌人一枪刺下去。接着回撤半步,用枪筒朝外一挡,右边敌人的刺刀一下子刺到石碑上。

  只听“咔擦”一声,刺刀正好刺进两个石碑中间的逢里,日本兵哇哇大叫。

  李鲁不等日本兵拔出刺刀,回身一带,刺刀喇在日本兵的右胳膊上,疼的日本兵嗷嗷直叫。李鲁两个胳膊一拧又斜着捅过去,一下刺中日本兵的胸部。

  李鲁拔出刺刀,看了看身边,见战士们正在与敌人混战。用刺刀刺的,用枪托砸的,还有抱住敌人摔倒在地的。刺刀的碰撞声,战士们的吼叫声震天动地。地上横七竖八的躺了十几个日本兵,我军战士也有伤亡,有七八个战士倒在血泊里。

  李鲁已经杀红了眼,高喊着:“同志们,杀啊------。”

  战士们听到喊声,顿时振奋,齐声吼叫,气势压倒了敌人。逼得日本兵步步后退,一直退到桥头边,争相跳进沟里。

  跳到沟里的日本兵,迅速寻找藏身之地。有的躲到大石头后面,有的藏身于洞穴,有几个躲进桥下。

  退到北头第一个桥洞的日军小队长大环,看看身边的士兵,一个个惊恐万状,他们把目光都投向了他。

  大环环视一下桥下,发现这个地方绝不是久留之地,桥面不宽,从桥上投下个手榴弹一下就能到桥洞中央,在这里只能是被动挨打。

  他想顺着沟底向西跑,逃出八路军的包围。他让机枪手端起机枪向西一阵扫射,准备顺着沟底向西跑。

  但是,为时已晚。大环看到八路军正在缩小包围圈,有几个八路军冒着子弹已经从沟底爬上南岸,占领了桥西面的一个石灰窑。那个石灰窑的门正好对着大桥。

  大环一看突围无望,只好又退回到桥洞里。他让士兵们贴在桥墩上,趴在地上,进行还击。等待皇协军回来救援。

  李鲁在石灰窑门口架上机枪,朝桥下扫射。但是,由于敌人贴在桥墩上,或者是藏在石头后面,很难打中敌人,射出的子弹打在桥墩上,打在石头上,溅起火星,吓得敌人不敢露头。

  战斗处于敌我对峙状态。

  正在这时,杜大队长带领战士们从桥南攻上桥头。他指挥战士们先消灭大桥东面的敌人。一阵射击,又投下几颗手榴弹后,大桥东面沟里的敌人没了动静。

  大环见东面大石头后面没有人再向外打枪,知道自己的人就剩下身边这五六个人了,他感觉末日到了,对身边的人一流哇啦狂叫一阵,举着军刀向西面冲。

  刚出桥洞,一阵机枪子弹打过来,又有两个士兵倒下,大环只好又退回桥洞内。

  大环急了,他大骂黄协軍八格牙路,只顾自己逃跑,把老子扔下不管了。刚才还是老子在垫后,边退边打,才没有让八路军在村子里包了饺子。现在,老子让八路军包围在这里,你们却不回来救援,逃的不见人影了。

  他朝几个士兵看了看,无奈地说:“朝家乡鞠躬吧,给亲人告别,我们只好上路了!”

  几个士兵绝望地喊了一声“哈伊!”

  有的跪在地上磕头,有的面向东北鞠躬,几个鬼子哀声不停。

  正在这时,杜大队长带人冲上桥面,他想尽快解决桥下的敌人。

  当他快要走过桥中间时,突然,一颗子弹从桥面石板逢里射出,正好击中他的腹部。

  杜大队长一下倒在桥上,战士小李急忙过来扶他。小李从桥缝中看到,桥底下一个日本兵正举着枪顺着石板缝寻找目标。小李顺手把枪口伸向石板缝,一枪打倒了这个日本兵。

  小李拉住杜大队长的手说:“大队长,你挂花啦!我背你下去。”

  杜大队长挣扎着坐起来,挥挥手说:“别管我,先解决下面的敌人,扔手榴弹。”

  说完,倒在小李的怀里。

  小李哭着喊到:“朝下扔手榴弹,炸死这些王八蛋!”

  后面的战士们跑过来,从桥面两侧扔下了几颗手榴弹,只见桥洞里翻出一团团气浪,炸的敌人血肉横飞。

  趁着硝烟,战士们跳进沟里,钻进桥洞收拾残敌,发现敌人全部被炸死。

  李鲁带领几个战士从桥西面沿沟底淌水搜索过来。过了桥洞,发现还有一个日本兵藏在石头洞里。李鲁用日本语劝他投降,却听到洞里打出一枪,气得战士们直骂:“他奶奶的,成了瓮中的王八,还抵抗,叫他去见阎王吧!”

  一个战士把手榴弹扔进洞里,炸死了这个日本兵。

  战斗结束了。清点一下,打死日本兵二十六个,缴获敌人机枪一挺,步枪二十多支,手枪一支,军刀一把。我军战士牺牲七人,伤四人。

  李鲁听说杜大队长负伤,急忙追上担架队。见两个小伙子正抬着担架往前走,旁边还有战士小李跟着,他招呼小李停一停。

  小李急忙让担架停下。他哭着说:“李付大队长,杜大队长肚子上挂花了。”

  杜义杰在担架上听到是李鲁的声音,杨起头说:“李鲁,我负伤了,大队就交给李教导员和你了,打扫完战场就和教导员汇合去吧。”

  李鲁问:“大队长,你疼的厉害吗?”

  杜义杰说:“伤到肚子啦,还能不疼。放心吧!我能坚持住。”

  他让李鲁去指挥部队。

  李鲁问抬担架的两个小伙子叫什么名字?他们回答一个叫杜尚楷,一个叫杜尚言,都是杜家庄的。

  杜大队长说:“他俩都是我本家的侄子,放心吧!”

  李鲁叮嘱他俩一定要小心,千万别摔倒碰着,两个小伙子说保证完成任务。

  杜尚楷和杜尚言抬着杜大队长直奔王家庄救护所,他们想尽快救治这个杜家门的大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