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 准备议事

  第39章准备议事其实杨冉扪心自问,开出这么优厚的条件其实是不算亏的。

  一来得了人心,二来自己接下来要展开的计划本就需要大量的人手帮忙。

  虽然说可以去招募力工来做,但是杨冉最后还是觉得没必要,让这些新招的新兵蛋子去干,还能锻炼锻炼身体,增加点体力。

  最终杨冉分给了和珅两千人,负责兵营建设。

  接着又划出去了五百人,负责锻造的工作。

  锻造方面,杨冉索性直接将解良城周边所有的铁匠全给招募了过来,以每人每天一两银子的优厚待遇,一口气招了三十人。

  这些人大都是些年纪在四十到五十的老铁匠,手艺根本没得挑。

  他派去的五百人,只负责做一些体力活,比如打铁。

  在这期间还有一个消息让杨冉比较满意,系统的签到功能到目前已经签了五次了,刚开始的几次给的还是些粮草铜钱之类的。

  但是在昨天第五次签到的时候,竟然给了木材、石料各三万斤,精铁一万斤。

  这对一心想要搞发展的杨冉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炭嘛。

  在部署完了相关的任务后,杨冉就变得清闲起来了。

  练兵方面有岳飞,建兵营有和珅,锻造方面杨冉派了杨贯过去盯着,每天负责汇报进度。

  不过杨冉却没有心安理得的享清闲,他趁着这段难得的太平时间阅读了大量这个时期的书籍。

  虽说自己是未来人,也读过三国演义,但具体的很多细节都是完全陌生的。

  别的不说,就说当今天下的地图,各地的气候,地形地势,以及人口分布等等。

  这些东西演义上可都没有,杨冉只能自己抓紧时间恶补。

  “冉哥,别看了,你都在这书房待几天了!出去走走吧,怎么说你现在也是县令了,去看看你的子民们呗。”

  这几天的悠闲让二牛快憋疯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做,唯独这家伙到处晃悠,晃来晃去还不讨好,无奈之下只能来找杨冉。

  正在火炉边看着《河东志》的杨冉本想让二牛哪儿凉快哪儿待着去,但是转念一想二牛刚才的一句话“去看看你的子民呗”。

  也对啊,怎么糊涂了!只是一味的坐在这儿看书学理论是不行的,还是得多下去走走,贴近土地,靠近百姓,这样才能学到真正的知识。

  所以杨冉收起了书,起身甩了甩袖袍道:“也好,出城转转吧。”

  “得嘞!嘿嘿,我就说冉哥你肯定不像他们那么闷!”二牛一听杨冉答应,立马就喜笑颜开。

  片刻后,这二人便骑着马往城门去了。

  现在负责守城的人是岳飞挑选的三名百夫长之一,李铁。

  而守城的兵力也都是最精锐的那一批,除了还没能配备上弓箭,其他的都堪称完美。

  李铁见到杨冉二人过来,立马下城迎接。

  “主公这是要出城?”李铁行礼道。

  对李铁杨冉还是非常喜欢的,又能干又可靠,最关键的是还很有眼力。

  杨冉笑道:“对,在府上发闷,出去转转。”

  李铁立马道:“属下这就点几个精兵陪同主公。”

  杨冉制止他道:“不必了,我随便看看而已,你们好好守城,过些日子下雪了我请兄弟们吃肉喝酒!”

  眼见有二牛陪着,李铁也不再执拗,送杨冉出了城后便继续回到了城头上。

  这时一名士兵道:“主公对咱们真好啊,不但给银钱给粮食,还这么关心我们。”

  “唉,怎么没能早点遇见主公啊。”

  ......

  出了城后,杨冉也没有什么确定的目的地,他和二牛两人随便找了一条路便走了下去。

  现在的季节已经入冬了,举目所见皆是一片荒凉的枯黄。

  这样的氛围总是会让人心生凄凉的。

  公元183年冬,绵延了数百年的大汉王朝的气数也如眼前的寒冬一般,很快就要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一阵寒风吹来,杨冉下意识的裹了裹肩上披着的绒毡。

  二牛也没来由的叹气道:“唉,今年又是个寒冬啊,不知道又得冻死多少可怜人了。”

  杨冉问道:“解良城周边,除了我们六个村外,应该还有十二个村,这几日你多带人去村里看看,有缺粮缺柴的都关照点。”

  “还有,检查检查有没有房屋破损的,有的话统计下来,你从城里带工匠下去都帮着修补好。”

  二牛本就因为自己无事可做闲的发慌,现在杨冉突然给安排了任务,他立马就乐呵呵的道:“好的冉哥!我明天就开始做!”

  杨冉这会儿也有些发愁了,手中物资充足的时候没感觉有什么,但这两天由于各项工程同时开工,他总算是体会到了什么叫蒸发速度。

  今天早上的时候杨贯送来了一份账本,上面清晰记录了入城这半个多月来的所有开支。

  仅是征兵这一项就出去了一万石粮食,如果把每月的三百枚铜钱折合成银子的话,下个月兵饷就得再出去快三千斤白银。

  最让杨冉觉得头疼的还得是粮食的消耗速度,近一万人的士兵,每天都得消耗一千多石粮。

  一石大概也就十多斤,其实要是吃的节省一点的话,每人每天半斤多一点,再加上些野菜黑豆之类也能够。

  但由于每天的训练强度以及工作强度都高的可怕,所以杨冉最终还是没有在这儿节省。

  照着现在这个速度的话,自己手里这点粮食还真不够怎么造的。

  还是得找一个可持续的源源不断供给的路子。

  杨冉看着路两边布满杂草的土地有些疑惑的问道:“怎么这些地好好的却都闲着呢?”

  “没人种粮食?”

  二牛大咧咧的骂道:“还不是孙德那狗东西,百姓们辛辛苦苦种一年地,到头来落在自己手里的粮食还不到两成!”

  “越种越穷,谁还愿意种!最后还不都被那混蛋给抢跑了。”

  杨冉若有所思的沉默了许久后道:“回城。”

  “啊?冉哥这才出来了多久啊,怎么就要回去了!”二牛很不情愿。

  杨冉纵马飞驰道:“回去议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