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武侠修真 > 英雄的天下

第十二章 孰是孰非

  蓝衣人愣愣地望着云雾笼罩的山谷,就像一尊没有生命的雕像一般一动不动,似乎全然不知已经有无数的刀剑指着他的脊背,森森的杀气已经将他罩住。他的心中思潮汹涌,但却理不出半点头绪。他觉得如鲠在喉,只有痛哭一番才能缓解痛楚,但却又发不出半点声音,流不出一滴泪水。那片从杨烈衣服上扯落的血红色碎布从手中滑落,被山风吹得高高飞起,在空中往复盘旋,但最终还是落下深谷,消失在层层云雾之中,就好像杨幺等人建立的大楚一样,虽曾轰轰烈烈,但却最终烟消云散。忽然,他好像听见有人在朗声吟诵: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至今水犹寒。”

  苍凉悲壮的歌声令他猝然一惊,恢复了神智,记起这是当初在洞庭君山之时,大楚太子钟子仪和自己把酒夜话时吟咏的一首诗。当他听到这首诗的时候,就知道钟子仪准备与大楚共存亡了。这首诗他过去读过,知道是初唐诗人骆宾王的诗句,也清楚作者的身世、写作背景、以及诗中引用的典故。很早以前,每当他读史读到荆轲为报太子丹的知遇之情,渡易水西行,入秦都刺杀秦王一节时,都不由自主的热血沸腾,拍案击节,心生敬仰。可后来,史书读得多了反而对这段历史生出了诸般困惑:秦王政和荆轲二人到底谁才是真正的英雄?谁的做法真正和天意、顺民心?是为知己慷慨赴死刺杀暴秦的江湖豪侠?还是横扫六国结束数百年战乱纷争的一代雄主?而这首《易水送别》的作者骆宾王曾参与了徐敬业讨伐武则天、力图恢复大唐的壮举。对这段历史事件中孰是孰非他也参悟不透:正确的一方究竟是忠心耿耿,力图恢复李唐江山的徐敬业?还是开创了历史新风的一代女皇?而他这次从北方来到洞庭,见到了两个闻名天下的当世英雄,一个是精忠报国一心驱除外患的岳飞,一个是要彻底该换人间的杨幺。这两个人都胸怀天下,为黎民苍生谋求福祉,但他们的相逢却造成了一场血腥的悲剧。为什么这些大英雄的相遇都以这种方式终结?是天意的安排?还是英雄的宿命?

  蓝衣人长在与世隔绝的深山之中,自幼便很少接触世人。这次奉师命南来,一路上对人间的诸般事物均感好奇和不解:为什么人与人之间会有那么多的勾心斗角、利益纷争?为什么就不能和谐相处?他虽然身怀奇技,却心地良善,最不忍见到杀戮,如果能有机会救人性命他绝不会犹豫,所以当钟子仪托他救出杨烈之时,他没有考虑什么后果便慨然应允。按着钟子仪的计策,杨烈被他成功的救出洞庭。当他为自己能救人一命而欣慰之时,却不想却为岳家军留下了祸患。此时,他在为自己因优柔寡断而最终没能再次救出杨烈而悔愧时,也再次生出疑问:杨烈活在世上一日,他便不可能放弃对岳飞的仇杀,因此会有更多的岳家军将士死在他的手中,难道这些人的生命就不及杨烈的生命宝贵么?他们哪一个不是生龙活虎的大好男儿?哪一个不是父母眼中的珍宝?哪一个不是妻子儿女的依靠?这些人的死难道不是间接被自己杀害么?他感到自己的头变得就像两个大,心中就如同有一团乱麻一般,剪不断,理还乱。

  杨烈的坠崖,令岳家军的众将士震惊,同时也不由自主地对他这种宁死不屈的性格心生敬佩,一时之间尽皆默然不语。

  牛皋长长地吁了口气,自语道:“这小子还真他娘的光棍。”

  杨再兴叹道:“可惜,可惜!”

  牛皋看了看众人,吩咐道:“董先王万二位兄弟,你们挑选一百士卒,寻路下崖,找到刺客和卢护卫的尸体,带回大营交令。”

  牛皋看着伫立在崖边的蓝衣人正要说话,忽听有人说道:“牛将军,末将二人也要下崖一探。”

  牛皋扭脸看去,见请令的是杜焕和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头顶微秃的精瘦汉子,识得是卢显达的同僚“三爪秃鹫”程百吉。牛皋虽对这几人没什么好感,但看到他们为了抓捕刺客已经连死二人,心中也也觉有些可惜,言辞之间也没了往日的尖刻,点头道:“如此也好,那你们就跟董先他们一起去吧。”

  程百吉道:“寻路下崖恐怕耽搁时间太长,末将担心卢大哥的遗体会葬身狼腹,所以打算就从这里下去,也好争取些时间。”说着一指峭壁。

  牛皋一愣,望了望壁立如削的悬崖,皱眉道:“这山壁这般陡峭,我劝你还是不要冒这个险吧!”

  程百吉一笑,但马上意识到不妥,急收敛笑容,说道:“末将少年时以采药为生,对于攀缘之术颇为精熟,这样的峭壁谅还难不住我。”

  牛皋听对方言辞之中颇有几分自得,心中不免又有些反感,但却又不好说些什么,于是说道:“好吧,你若有把握,就依了你。你需要什么,我叫人给你准备。”

  程百吉道:“那些物事这里一时也难找到,末将徒手下崖应该也不成问题。”

  牛皋盯着程百吉片刻,真有些不相信对方能徒手从这陡峭、光溜的山壁上爬下去。但见对方又不似在吹嘘,说道:“张丞相手下护卫果然好本领,你去吧。”

  程百吉也搞不清牛皋的话里是否含有讥刺,当下也不多言,将单刀缚在背后,将周身上下收拾一番,准备下崖。

  牛皋问杜涣道:“你也要和他一道从这儿下崖么?”说着用手指了指程百吉。

  杜涣脸上一红,灿灿道:“末将没有程大哥的身手,只想随董将军他们一同下崖。”

  牛皋知道杜涣误以为自己有讥讽之意,哈哈笑道:“好,你去吧。”便不再多说。

  董先、王万已挑选出一百名健卒,伙同杜涣一起去寻觅下崖的路径。程百吉也收拾停当,沿山壁而下。

  众人见程百吉手足并用,就如一只猿猴般矫健,本来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了下来。

  蓝衣人见有人下崖,才从沉思中清醒过来,心中暗暗责骂自己:“我在这里自怨自艾又有什么用?杨大哥曝尸荒谷,就算一时不会被恶兽猛禽糟蹋,却也不敢保证这些对他恨之入骨的将士不会对其戮尸泄愤。当务之急是速速寻到他的遗体送回洞庭妥善安葬,也算是为朋友进了最后一份义,日后想起来,也会稍稍觉得安心。”但此时他才觉出背后刀枪之上传出的阵阵寒气,似乎已穿透衣衫刺入肌肤一般。只要他有什么异常之举,他会立即被洞穿,或是被打落山崖。他心中开始谋划着如何脱身,怎样才能安全下崖。

  这时只听牛皋大喝一声:“弟兄们,将这个杨烈的同伙拿下。”众人哄然应声,各举刀枪,就要对蓝衣人发起进攻。

  蓝衣人道:“慢,不用你们动手,我愿束手就擒。”说着缓缓侧转了身子,倒背着双手,一副不再抗争的样子。

  众人见他自甘缚绑,自是高兴,紧绷等神经都是一松。但这里既没有绳子,更没有枷锁,如何拿他,倒是颇感踌躇。

  突然,蓝衣人乘着众人稍一疏神之际,身子像离弦之箭一般,顺着崖边飞跑。

  众人一惊,刚要出手截杀,却见蓝衣人似乎一脚蹬空,身子一栽,直向崖下跌去。